一般人只知道缺鐵、缺鈣的影響,殊不知人體超過300種以上的生物化學反應,都必須依靠鎂元素,若缺鎂會影響心臟跳動、神經傳導與肌肉運作,更會影響睡眠與情緒健康。如果身體出現以下7大症狀,可能代表你該補充鎂了。
缺鎂7大症狀
1.抽筋甚至肌肉抽搐
如果你常常抽筋、肌肉痠痛或肌肉僵硬,那可能代表你缺鎂了,而缺鎂甚至還有可能導致抽搐、顫抖或癲癇。科學家認為,這些症狀是由於體內的鈣鎂失衡,大量的鈣流入神經細胞,讓神經過度興奮或過度刺激肌肉所造成。
2.緊張、焦慮或憂鬱
鎂有「天然鎮靜劑」之稱,是穩定人體神經系統的重要元素,能幫助神經傳遞、放鬆情緒與鬆弛肌肉。身體若缺乏鎂,神經細胞會很容易受到刺激,造成容易興奮、激動、緊張、焦慮、憂鬱、暴躁或神經質,甚至也會影響睡眠品質,導致淺眠、失眠、難以入睡、多夢等睡眠問題。
3.骨質疏鬆
2014年發表於《美國營養學院期刊》中的一份研究指出,長期缺鎂會導致罹患骨質疏鬆症。因為鎂能夠幫助鈣離子回到骨頭當中,若體內的鎂不足,會影響並降低鈣質的吸收率,並導致低血鈣症,低血鈣則會促使副甲狀腺素分泌,從骨頭當中拿取鈣以供血液使用,造成骨質密度下降,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4.疲勞和肌肉無力
工作了一整天感到疲勞是正常的,一般適當休息以後就能恢復。但是身體若同時出現疲勞、虛弱和肌肉無力等現象時,或是長期、嚴重的疲勞症狀,就有可能是缺鎂了。缺鎂會造成疲勞和肌肉無力,因為鎂具有調節神經細胞與肌肉收縮、使肌肉放鬆的功能。
5.血壓升高
鎂有利血管放鬆、避免動脈突然收縮,而心臟的收縮與節律也需要鎂的幫忙,因此缺鎂很容易影響心臟的運作,也會造成血壓升高,若又加上工作壓力大、情緒起伏或心情不佳,也會讓血壓再上升。
6.心悸或心律不整
這是缺鎂最嚴重的症狀之一,雖然患者可能平時沒有感覺,但嚴重時可能會導致頭暈目眩、呼吸急促、胸痛、昏倒,甚至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的風險。研究也指出,血液中鎂濃度正常的人,罹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機率較低,而心臟肌肉含鎂量不足時,在臨床上被認為是心肌梗塞患者容易猝死的原因之一。
7.注意力不集中
鎂參與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的代謝、合成與利用,因此身體若缺鎂,容易造成能量與營養不足,需要能量的大腦也會因為缺乏能量來源而注意力不足、記憶力衰退且容易疲勞。
這些食物可補充鎂
每人每日的鎂建議攝取量為:成人男性380毫克、女性320毫克、懷孕婦女則為350毫克。而要補充鎂其實很簡單,因為鎂在許多食物當中都能找得到,其中以全穀類、綠葉蔬菜類和堅果種子類含量最高,其他像是黑朱古力、魚、豆類、牛油果、香蕉等,也是屬於含鎂食物。
若搭配含有維他命 D、維他命 B6的食物,則能提高鎂的生物利用率。想要攝取維他命D,除了曬太陽外,平日也可透過喝牛奶、豆奶、蛋黃來補充;若要補充維他命 B6,則可從蒜頭、三文魚、秋刀魚、瘦肉、肝臟、糙米、小麥胚芽、燕麥、蛋豆類、甘藍菜及花生等堅果類等食物中攝取。
資訊參考來源: healthline、health.ettoday、commonhealth、World Gym Taiwan、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