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與心臟一樣,容納了許多血液,同時還負責把血液回流至心臟,因此重要性不輸心臟。當雙腳感覺出現異樣時,千萬別輕忽,它可能正在警示你身體出了狀況,提早發現可達到治療及控制病情的目的。
腳號稱人體的第二個心臟
臉或手出現異狀時,我們往往第一時間就會觀察到並處理它,但是對於腳的症狀卻容易忽略。其實,腳號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原因即在於腳跟心臟一樣,容納許多血液,而腳同時也是距離心臟最遠、血管最長的身體部位,腳的血液要回流至心臟,往往需要極大的壓力,才能往上流大約1米抵達心臟,與心臟負責輸送血液到達身體各個器官所需的壓力不相上下。因此當雙腳的功能不佳時,血液則無法回流,會聚積在足部,久了便形成血栓,影響心血管健康,由此可見,足部健康非常重要,好比人體的第二顆心臟一般。
而我們每天利用雙腳進行走路、站立等許多活動,因此身體最先老化的區域,也是從足部開始。加上雙腳距離心臟、脊椎最遠,非血液優先供給的部位,當身體的血液供應量不足時,優先被犧牲掉的便是雙腳,因此,若感覺整隻腳或腳趾、皮膚出現異狀,一定要就醫檢查,找出潛在原因並予以治療,如此才可避免因嚴重疾病引起,危及生命。
針對雙腳異常症狀,發現身體端倪
當足部經常出現以下5種症狀時,有可能是一些身體問題造成,建議就醫做相關檢查,以免延誤就醫。
1.腳抽筋
多數人都有腳抽筋的經驗,一般常見、對身體較無立即傷害的抽筋原因,為某類營養素缺乏所引起,譬如缺鈣,或者體內鈣、鎂比例不均衡。當發現努力補鈣卻還是無法改善抽筋問題,則要考慮是否為鈣鎂攝取不均衡所引起。最佳鈣鎂攝取比例為2:1或3:1,可選擇同時含有鈣鎂完美比例的營養品補充。
其次,抽筋也可能是周邊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神經病變,或者是情緒緊張、懷孕、貧血等原因所引起。除了應補充鈣、鎂、鉀等與抽筋有關的礦物質外,也要避免運動過度造成肌肉疲勞;同時在大量流汗後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因為缺乏電解質也會造成抽筋。
2.腳冰冷
因為天冷致使雙腳冷冰冰,這屬於外在環境因素造成,與健康較無關。但若排除掉氣溫問題,雙腳卻經常處於冰冷狀態,就要注意可能是以下4種原因造成:
- 甲狀腺低下。甲狀腺機能減退的患者因為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荷爾蒙,影響了新陳代謝,導致無法控制身體的溫度。
- 高血壓。長期高血壓會使得血管彈性下降,影響血液循環,尤其是冬天時,常會導致雙腳冰冷。
- 膽固醇過高。膽固醇過高會阻塞血管,使血液循環不佳,而在心臟最遠端的雙腳,便易因無血流通過而呈現冰冷狀態。
-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對血管也具有殺傷力,一樣會使血流不順、影響循環。
3.腳麻
腳麻的原因可大可小,如果是活動一下就消退的腳麻,譬如將一條腿擱在另一條腿上之後覺得腳麻,但起身動一動就好了,此即因神經暫時被壓迫所導致。不過如果是長期壓迫神經,譬如頸椎長骨刺,或者睡姿不良壓迫到神經,除了引起腳麻外,還可能會出現其他嚴重的症狀,就必須靠吃藥、復健等方式來改善。
另外,某些疾病引發的腳麻也不容忽視,這些疾病一般分血管障礙及神經障礙造成。因糖尿病、動脈硬化、靜脈曲張等問題造成血管阻塞、引發腳麻,即屬於血管障礙所引起;而神經疾病引起的腳麻,則可分為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的腦及脊椎問題,以及來自從其他神經系統,包括運動神經、自主神經、感覺神經的問題。最常見的有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症等中樞神經病變引起的腳麻;其次腎功能障礙、長期酗酒、化療藥物等也會使周邊神經產生病變,出現腳麻。
4.腳趾及關節脹痛
當腳趾、腳踝或腳背等處出現腫脹、發熱及疼痛,且在沒有扭傷或外傷的情況下,有很大的機率可能因痛風所引起。當血中的尿酸過高,尿酸結晶後沉積在關節處,則會引起發炎及疼痛,而痛風最常出現的關節疼痛部位即在足部。
另一種腳趾關節腫痛,乃因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所造成,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去攻擊關節組織,在初期時即會引發腳趾及手指關節的疼痛,嚴重時疼痛還會延伸至膝蓋、手腕等關節處。
5.腳水腫
造成下肢水腫的常見原因,包括:肝硬化、心臟衰竭、腎病及內分泌功能異常等。主要為體內多餘水分跑到組織間隙,然後流到下肢而形成水腫。當發現有腳水腫問題,應至醫院檢查心臟、肝臟、腎臟及內分泌功能,以釐清病因並給予治療後,即可改善下肢水腫問題。
資訊參考來源:commonhealth、edh、heho、gooddoctor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