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專家的說法,在對的時間補充足量的水份,有助於穩定情緒、提高注意力和維持體態。
根據註冊營養師Sarah Krieger的看法,多喝水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健康,對於促進消化、增強心臟和肺部、大腦的功能非常重要。
至於要喝多少水,則取決於平時從事的活動、天氣狀況、是否正懷孕或哺乳、健康情形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成年男性每天的建議飲水量為13杯水(約3000ml)、女性則為9杯水(約2000ml),但你也可以依據自己的身體情形,來決定增加或適量減少。
喝水的最佳時機
1.早晨醒來時先喝ㄧ到兩杯水
根據營養師的說法,在剛睡醒時,體內的水份往往會不足,因此最好先喝一到兩杯水,讓身體的水份恢復到基準線,然後再飲用咖啡或其他飲料。儘管咖啡也是一種液體,但它卻不能代替喝水的作用,僅能讓你保持警覺。
2.飯前ㄧ杯水可以防止暴飲暴食
根據專家的說法,飯前先喝一大杯水,能夠幫助調節體重,因為飲水會讓人感覺肚子很飽,進而忘卻飢餓。
在期刊Clinical Nutrition Research也曾刊過一項研究,研究發現,飯前喝水的男女進食量會變小,且較不容易感到飢餓;如果你想減重,在飯前喝冰水可能會更好,在另一項研究裡指出,相較於飲用溫水和熱水的人,在飯前飲用冰水的人,進食量變得更小,這是因為寒冷的溫度會減緩消化速度,並有助於減少食慾。
3.飯後一杯水能幫助消化
專家表示,飯後飲用一杯水有助於消化,特別是當你吃進大量的高纖食物時;這些高纖食物會通過人體的消化系統,並吸收掉水份,促進身體規律排泄,因此進食期間和進食完畢後,都應該要多喝點水。
4.下午想喝咖啡提神,不如改喝水
在下午三點過後,人體的能量會出現下降,使得許多人開始沖咖啡來提神。不過,如果飲用太多咖啡、或吃進含糖的零食,很可能會影響夜間的睡眠。
2019年在期刊Nutrients刊載的一篇評論指出,若身體出現脫水情形,很可能會導致疲勞、變得憤怒、感到困惑或抑鬱;因此除了咖啡外,多喝點水也有助於恢復精力及保持情緒穩定。
5.頭痛時該多喝點水
頭痛可能屬於一種脫水的症狀,更可能引發偏頭痛發作。曾有一項針對成年女性的研究指出,當偏頭痛患者增加每日攝取的飲水量時,其頭痛的頻率、持續時間和疼痛程度,都獲得減緩。而這項研究,也刊登在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上。
6.運動的前中後都要多喝水
如果你想從事劇烈或會大量出汗的運動,則多喝水對你有益無害,因為少量脫水可能會影響身體的表現。假設要做的運動是戶外慢跑、快走或踩單車等,則需要在運動前的30分鐘先喝一杯水,並在運動時不時地補充水份,訓練完後也可再多喝一兩杯水,來補充因汗水而流失的水份。
7.睡前也要喝水
如果你擔心睡前補充水份,會讓你半夜想上廁所,那麼改成喝一兩口水,可以避免半夜時感到口乾舌燥。此外,對於在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來說,其中一項常見副作用便是口渴,在床頭櫃上擺上一杯水,可以幫助你隨時地補充水份。
如果你不喜歡喝水,就必需要找到某種方式,來讓你喜歡上它,你可以嘗試加入檸檬片或橙片、薄荷等,來改變口味;或是加入泡錠片或做成氣泡水等,可以讓你對於水平淡無奇的印象改觀。
資訊參考來源: everyday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