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式料理中,蝦仁是使用率相當廣的海鮮類食物,不過經常吃的人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何蝦仁脆脆的口感,與需剝蝦殼的蝦子本尊嚐起來的口感有差呢?坊間盛傳,不僅是蝦仁,連蚵仔等海鮮在販售前都可能浸泡過磷酸鹽,導致口感改變。到底磷酸鹽是什麼?常吃對身體有害嗎?
磷酸鹽是什麼?有何作用?
磷是我們體內重要的礦物質,並以磷酸鹽的型態存在於牙齒及骨骼中,參與體內的代謝、調節等作用。雖然磷為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但濃度太高時卻可能導致骨鈣的流失及造成對腎的傷害。
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藉由食物攝取到足夠的磷,因為磷普遍存在於一些動植物類食物中。常見含磷植物類食物有:全穀類、堅果;而動物類食物包括:內臟類、海鮮類及牛乳,也同屬於高磷食物,因此一般飲食均衡的人,不太會缺乏磷,反而是要限制磷的過多攝取。所幸,以上這些天然食物中的磷,人體吸收率較差,只要不偏食、不過量攝取,問題應不大,不過腎病患者則應嚴格限制高磷食物的攝取量。
▲全穀類、堅果、牛奶等,都屬於高磷食物。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天然食物外,加工食品屬於合法添加磷酸鹽的食品,常見的食物有肉丸、魚丸、重組肉等,添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水、防腐、抗菌、增加風味等等。但這類人工添加的磷酸鹽食物,人體吸收率卻高達9成,吃多對健康危害大,因此必須限制食用量,才不會損害健康。
蝦仁等海鮮泡磷酸鹽,吃多有關係嗎?
蝦仁、蚵仔等海鮮,甚至之前進口的巴沙魚,都曾聽聞有添加磷酸鹽的情形,但其實在台灣,磷酸鹽雖可添加於加工食品中,但規定不可添加於生鮮水產,不過仍有不肖業者為了讓食物吸水後增重,提高賣價;或使泡藥蝦仁或蚵仔看起來鮮嫩又飽滿,增加賣相;或利用其抑菌效果,來避免海鮮腐敗,更易於保存,尤以蝦仁泡藥情況最常見。那麼消費者長時間食用這類泡藥的海鮮,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1.增加腎臟負荷,而腎臟病或洗腎患者可能出現「高血磷症」,最後導致腎衰竭。
2.影響鈣質吸收,恐造成骨質疏鬆。
3.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避免買到泡藥蝦仁5訣竅
1.外觀分辨法:泡藥蝦仁會膨脹且較透明、光滑
蝦仁如果有泡磷酸鹽,會因為吸水而使其外觀膨脹飽滿、光滑透明;但一般天然的蝦仁,纖維會佈滿整隻蝦身、斑點也顯而易見,光幾乎是穿透不過去的,同時蝦身不會過於飽滿。
2.口感分辨法:泡藥蝦仁嚐起來較Q彈
泡藥蝦仁除了聞起來及嚐起來較無蝦味外,煮熟後食用其口感較Q彈;而天然的蝦子嚐起來多半不會如此爽脆,且蝦味濃厚。
▲泡藥蝦仁嚐起來較為Q彈但無蝦味。
3.汆燙分辨法:天然蝦仁汆燙後較軟爛、無光澤
天然的蝦仁經過汆燙後,會呈現較軟爛、無光澤;但泡藥蝦仁則較透明、有光澤,且較較挺而不軟爛。
4.採真空包裝較安全
如果是泡藥的蝦仁,基本上已可以保鮮,一般不會採真空包裝;同樣地,帶殼的蝦子如果是急速冷凍的真空包裝蝦,多半是捕撈上岸後立即以零下18℃的低溫保存,再進行真空包裝,因較無不新鮮的疑慮,所以無須額外添加藥劑,因此購買真空包裝相對較有保障。
5.購買帶殼蝦自行剝殼
蝦仁泡藥水似乎已成了常態,建議有購買蝦仁需求的消費者,除了可以跟比較信賴的攤商或品牌購買外,也可以改買帶殼蝦自行去殼較安全,或者現在也有攤商會提供現買現剝殼服務,可避免泡藥海鮮入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