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人口越來越多,但茶葉種類多元,依照製作方式不同,可分為生茶和熟茶。兩類茶品除了沖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口感不同外,咖啡因含量也有差,而決定因素即在於製茶3關鍵階段。想更懂得喝茶,在不同時段選擇更適合的茶飲用的人,以下這3大製茶方式,你一定要懂!
你喜歡喝茶嗎?烏龍茶、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哪一種是你的最愛?雖然同樣都是茶,但每一種茶嚐起來的口味、看起來的顏色,甚至咖啡因含量都有差。儘管茶葉的咖啡因含量較咖啡低,但是如果本身對咖啡因較敏感,或者不想影響到晚上睡眠的話,低咖啡因茶或許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不過你知道該如何選擇低咖啡因的茶嗎?從以下3個製茶階段:發酵、烘焙、沖泡方式,即可約略掌握一杯茶的咖啡因含量。
茶葉發酵程度:發酵時間長,咖啡因較高
剛從茶樹上採收下來的葉子稱作「茶菁」,茶菁本身帶有酵素,因此摘下後在靜置的過程中,即會產生發酵作用。而發酵時間越久的茶葉,咖啡因的含量也比較高一些,但茶葉咖啡因含量,雖然發酵長短會有些微影響,但烘焙時間仍為主要的決定因素。
一般來說,採摘下來的茶菁不萎凋(萎凋過程會使茶葉重量、體積、硬度降低,並能透過發酵產生特殊香氣及滋味)、不攪拌,直接進行殺菁(破壞茶葉中的酵素活性,使其不發酵),或在略為萎凋失水後,直接以高溫進行短時間殺菁,此即為不發酵或輕發酵的生茶,譬如台灣綠茶、文山包種茶即屬於這種。而發酵時間較長,中發酵或重發酵的茶即為熟茶,譬如紅茶即為全發酵茶,咖啡因相對也較高。
不過發酵時間長的茶,相對兒茶素較少。但兒茶素經發酵後會轉為茶紅素、茶黃素等多酚,因此熟茶仍具有抗氧化的功效。
▲茶葉的咖啡因含量,會因為發酵及烘焙時間長短而受影響。
茶葉烘焙程度:烘焙時間長,咖啡因較少
茶葉烘焙時間長的茶稱為熟茶,烘焙時間短的茶稱為生茶,而此製茶階段,也是咖啡因含量多寡的一個決定因素。經過高溫焙炒過的茶葉,咖啡因會大幅降低,所以如果想選擇低咖啡因的茶,那麼重度烘焙的鐵觀音,以及中度烘焙的凍頂烏龍茶,其咖啡因含量較低,比較適合怕影響睡眠的下午或夜間時段飲用。相反的,不烘焙的台灣綠茶,以及輕烘焙的高山烏龍茶,咖啡因含量就會比較多。
茶葉沖泡方式:水溫高、浸泡久,咖啡因較高
選擇以熱水或冷水沖泡茶葉,其釋出的咖啡因也會有所不同。水溫高加上浸泡時間長,會使茶湯的咖啡因濃度增加,因此如果希望降低咖啡因釋出量,可以選擇以冷泡的方式。不過冷泡時間多半較長,茶葉也會釋出較多咖啡因,最終可能冷熱茶的咖啡因含量相去不遠。
撇開咖啡因含量來看,熱茶可釋出較多的兒茶素;冷泡茶則保留較多的維他命C及葉綠素,各有優缺點,端看哪一種溫度的茶比較能接受。
▲茶葉沖泡時間長、水溫越高,咖啡因含量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