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算是百病之源。疫情期間,香港的肥胖問題增多,事因防疫措施開始,要封閉多個運動場地,而在家工作也令都市人運動動力大減。根據香港人口健康普查顯示,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有超重或肥胖問題,當中患有肥胖症的高達30%,不少香港人普遍對「肥胖」欠有認識,如不知道世衛已定肥胖為疾病之一,低估與肥胖相關疾病等等。
內外全科李俊輝醫生這次為大家講解病態肥胖症成因,引致的健康風險以及治療方法。
對亞洲人來說,BMI(體重標準)達25或以上,已經屬於肥胖。如果有糖尿或兩種因肥胖引起的疾病,如心臟病、中風或退化性關節炎,BMI 達至32以上,就是有病態肥胖症。
大多患上病態肥胖症的人士,會缺乏運動,或與飲食習慣有關係。其實遺傳基因、荷爾蒙紊亂、精神病等,也會有直接影響。因此,飲食不均衡和久坐不動的朋友,有家族病史、精神病患者等都是高危一族。
通常量度自己腰圍可衡量自己是否肥胖,有時候BMI(體重標準)會因肌肉量多而提高。中央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更有關係,如亞洲女士腰圍>80cm,男士腰圍>90cm,就屬於中央肥胖。
坊間有不少減肥藥,例如就碳酸鈣的成份而言,攝取過量的話,可能會有肚痛、便秘、甚至乎腎石等問題。有些減肥藥,早前已被香港政府列為禁藥如西布曲名,令病人會有神志不清或思覺失調等症狀。如果需要服用減肥藥的話,請向醫生查詢,由醫生去處方。
都市人很多時候會接觸到高卡路里食物,例如煎炸食物、雪糕或其他甜品等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當我們從飲食中攝取的卡路里多過我們身體需要或可以消耗的話,久而久之,會出現肥胖的風險。
關節炎、肌肉疼痛、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甚或不育、精神病等,也可能由病態肥胖所引起。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