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寶林茶室」餐廳中毒事件至今已釀成 2 人死亡、5 人重症,同時公布已於亡者遺體中驗出毒素「米酵菌酸」。台灣專家指出,米酵菌酸難消除,民眾平日需留意 9 種食物,同時提供預防中毒方式。
寶林食堂亡者遺體驗出「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創辦人來自馬來西亞,餐廳以提供正宗大馬素食而聞名,目前在台北有數家分店,其中「信義A13店」日前發生嚴重中毒事件,至今已造成 2 人死亡、5 人重症,且受影響人數有持續增加情況。綜合媒體報導,傷亡患者幾乎都吃了店內招牌菜炒粿條或河粉,是否由這 2 種食物引起尚待檢驗,目前所有分店皆勒令停業。
昨(28)日,台灣相關單位會同法醫於殯儀館進行遺體解剖,於首例呂姓亡者遺體中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初步推斷為釀禍之因。為求安全起見,相關單位表示,事件中的所有住院患者都需一併檢驗。
▲台北「寶林茶室」日前發生重大食安事件。(圖片來源:寶林食堂官網)
▲「寶林茶室」招牌菜─炒粿條。(圖片來源:寶林食堂官網)
「米酵菌酸」120 度仍耐熱耐煮 毒性難消除
「米酵菌酸」屬於一種罕見的毒素,容易存於「含有豐富脂肪酸」的食物並且繁殖(例如:粟米、椰子);若不慎食用,人體的肝、腎將首當其衝受影響,進而引發頭暈、精神不濟、嗜睡、嘔吐及腹痛等症狀,甚至僅需 1 毫克(mg)就可致命。相關單位表示,寶林茶室事件中,許多患者的病程快速,僅 1-2 小時就急轉直下,讓人不得不正視米酵菌酸的影響。
台灣營養專家程涵宇指出,米酵菌酸在 120 的溫度下仍非常耐熱,持續加熱 1 小時仍無法清除毒性。換言之,即使經由完全加熱、烹調,也無法確保吃進去的食物是充分安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針對米酵菌酸進行解毒,因此民眾更需留意食物的保存及食用安全。
▲米酵菌酸耐熱、耐烹煮,是難以消除的毒素。(示意圖)
9種食物易含「米酵菌酸」 預防中毒這樣做!
針對此次中毒事件,程涵宇營養師也點名 9 種食物是含米酵菌酸的「高危險群」,同時提供食物的正確保存方式,避免誤食毒素而影響健康:
【易含米酵菌酸的9種食物】
1. 腸粉
2. 河粉
3. 米線
4. 濕米粉
5. 濕冬粉
6. 久泡雲耳
7. 久泡雪耳
8. 涼皮
9. 發酵栗米麵
此外,她也提到變質澱粉類產品(例如:糯米、小米、高粱米、薯仔粉等)、變質的新鮮雪耳、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粟米、椰子製品皆屬容易受到米酵菌酸汙染的食品,加上無法從外觀、氣味或味道來判別,民眾更需多加留意,避免誤食。
▲久泡雲耳容易含有米酵菌酸。(示意圖)
【擔心誤食米酵菌酸?預防方式這樣做】
不論是透過洗滌、高溫烹煮,米酵菌酸無法透過高溫烹煮而消失,因此可採取這些預防措施:
1. 勿將食品放置於攝氏 22-33 度或中性pH值環境中(避免加劇繁殖)
2. 若有長期存放不當的「澱粉發酵食品」,應直接丟棄、勿再食用
3. 勿吃過期食品
*資料來源:nownews、CTWANT、營養師程涵宇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