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調查顯示,只有一位孩子的家庭結構,是近年成長最多的一種。孩子沒有手足,真的不好嗎?會有所謂的「獨生子女綜合症」嗎?家長能給獨生子女什麼樣的協助呢?
「獨生子女綜合症」就是自私、孤獨、無法融入社會?
根據美國民調與智庫機構-Pew Research Center統計,美國家庭生育孩子的平均數量,從1960年的3.7個孩子減少到了現在的1.9個,大約20%有孩子的家庭,是屬於只有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家庭。而沒有手足一同長大,真的會有所謂的「獨生子女綜合症(Only-Child Syndrome)」嗎?
人們對於獨生子女總有不願分享、驕縱、依賴性重等先入為主的觀念,儘管這些特質,在有手足的人身上也經常出現,但獨生子女總有撕不掉的標籤存在。而「獨生子女綜合症」一詞的起源,來自19世紀的兒童心理學專家 Granville Stanley Hall,當時研究在不夠準確的時空背景下,他對於獨生子女性格特徵,做出了自私、不善交際、以自我為中心等不利結論,甚至宣稱「Being an only child is a disease in itself.(獨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種疾病)」,無疑是對獨生子女性格徹底的否定。
推翻舊有研究,獨生子女其實也擁有正向特質
Granville Stanley Hall對於獨生子女的描述,有被寵壞、自私、專橫、孤獨、反社會人格等,人們也相信孩子習慣從他們父母身上得到他們想要的,認為缺乏兄弟姊妹的互動,才會導致孤獨與反社會化,直到1970年代之後,出現更多有別過去獨生子女的研究結論,才翻轉了獨生子女的處境。
其中,最為知名的研究學者以非社會心理學家Toni Falbo莫屬。獨生子女發展的研究,引起了身為獨生女及一個孩子的母親-Toni Falbo的注意,在她多項研究之下發現,過去總是將獨生子女與孤獨、自私與無法適應社會劃上等號,但其實獨生子女和同齡人的性格並無差別,反而獨生子女個人成就的研究分數較高,以及與父母的親子關係更為親密等,分析出多項過去人們不曾發現過的優點。
綜合多位專家學者對於獨生子女研究的正向特質,歸納有以下幾點:
1.獨立:獨生子女別無選擇,沒有手足能依賴,很多事情就必須靠自己,相對於有手足的同儕,自己獨處的時間比較多,因此,比較能訓練他們必須動腦筋思索解決方式,以及自己找樂子打發時間,較習慣獨自完成事務,過程中也更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2.追求成就、更有企圖心:相對多孩子的家庭,獨生子女能從父母親身上得到更多資源、支持與陪伴,有更多的機會學習不同的才藝、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在背負著父母親的期望下,獨生子女更覺得自己必須優秀、有表現,也更願意追求成就。
3.與父母關係親密:沒有其他手足,獨生子女擁有父母親全部的關注與愛,父母親亦是他們的玩伴、朋友,在與有手足的同儕相比,擁有較多的陪伴時間,自然與父母更容易產生緊密的連結、較重視家人。
避免讓孩子落入「獨生子女綜合症」的教養重點
雖然近代研究不認為獨生子女一定比有手足的同儕更糟糕,但也不否認獨生子女可能面臨某些社會缺陷的風險。因此,為避免讓孩子出現上述的刻板印象,父母的角色是左右獨生子女性格的絕對關鍵,以下為提醒父母的4項獨生子女教養重點。
1.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父母親較容易犯下以孩子為中心、過度呵護的毛病,大人必須調整心態、放手讓孩子嘗試,在不危及生命安全的條件下,即使孩子有些小擦傷、小碰撞,他們都能從中建立自己的經驗法則,培養遇到事情願意挑戰、不怯懦的性格。
2.不要給予不切實際的期望
父母的期望與孩子的年紀、能力相符合就好,不需要加諸過多的期望、造成壓力,讓孩子成為一名取悅父母的完美主義者。像是孩子喜愛畫畫,讓他享受畫畫的過程與樂趣,而不是必須成為一位名藝術家。
3.鼓勵多社交、與其他孩子互動
讓孩子在學齡前就多多參加遊戲團體或課程,多些同年紀的玩伴,能在遊戲過程中練習分享、輪流、解決衝突等經驗,最好有幾位長期固定的玩伴,也能夠學會如何與同儕建立長期、深厚的關係,以彌補沒有手足可學習關係建立。
4.讓孩子做決定
孩子可能會在採取行動之前,依賴父母的意見,如果孩子總是在還沒有思考之前,就期待父母給予指導或答案,這樣反而阻礙孩子主動思考。當孩子詢問父母意見時,可以先反問他,他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思考?再提供指引思考的邏輯,作為孩子下次的經驗。
日常可丟出一些可讓孩子練習思考的問題,像是今天外出的穿著,依孩子的回答再從旁引導,反問他今天的天氣、出席場合是否適合等等,讓孩子練習從不同面向思索再做決定。
在古今中外、眾多名人之中,也不乏為獨生子女者,像是美國第32任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飾演《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男主角的William Clark Gable、創造國際最知名小狗Snoopy的漫畫家Charles Monroe Schulz、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Natalie Portman、台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等。從以上名人可知,獨生子女不全然只有負面形象,最重要的還是父母態度、家庭教育,才是決定孩子性格發展的關鍵,讓獨生子女成人之後,從各方面的表現,來打破社會長期的刻板印象。
資訊參考來源:psychology today、SCIENTIFIC AMERRIAN、healthline、Par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