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孩子更有責任感,父母們可能設立了許多規定,或指派各種任務,但也可能忽視了青少年的心聲,究竟該怎麼做才適當呢?
青少年時期,正是孩子最想趕快脫離父母,並擁有自主控制權的年紀;同時,也正是父母努力想培養孩子們更多的責任感的時期,好讓他們日後成長為成熟、值得信賴的大人,並能對自己的行為舉止負責。
為了讓孩子更暸解責任的意義,父母們可能設立了許多規定,或指派各種任務,但也可能忽視了青少年的心聲,究竟該怎麼做才適當呢?
讓青少年學會獨立思考
我們知道,家中的青少年不一定是良好的決策者,他們可能會犯下許多細小的錯誤。任職於美國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Giedd博士指出,青少年的大腦裡,對於決策和批判性思考的連通性,確實不如成人的大腦;這代表青少年的確仍在摸索階段,並透過身處的周遭環境,和外界的教育來學習。
不過,家長一昧地講道理,容易使孩子心生厭煩,最好的方式是在日常生活中親自示範。
要教導青少年責任感,首先得教導青少年,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增強他們自身的責任感,包括對於家庭還有社會的責任。
那要如何教孩子獨立思考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首先,得與孩子們溝通何謂「責任感」,並且詢問他們對於責任感的想法。
例如,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共同承擔家庭事務,嬰幼兒和老人除外,大多數人都得互相分擔責任;比方說洗碗,相信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太喜歡,但這是一項需要有人完成的事,當家長已負責買菜、煮飯或者點外賣時,還需要有人來收拾善後。
此時可詢問孩子,既然家裡的其他人都承擔了部分責任,像是父母為晚餐埋單、姐姐負責餵狗、清潔狗便,那是否孩子也得承擔部分責任,像是收拾桌面、洗碗,這樣才真正公平。
另一項屬於青少年的責任,則是保持自己房間的乾淨,比方說定時自己倒垃圾、打掃、擦桌子等,而不是都讓長輩去做;如果不做,房間很快會變得像廢墟一般,而這個房間是屬於孩子自己的,孩子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自在地聽音樂、看漫畫,做任何想做的事情;那麼,他也應該承擔起責任,自己維護這個空間的乾淨整潔。
而溝通的方式,則以循循善誘,避免使用太多的指責字詞和強調「你」,這可能會讓孩子心生反感;應該分析事情的利弊,並且保持溝通的開放性,使用問話的方式,來取代指責。
不使用假設、評估方式看待孩子
要教導青少年責任感,家長就得避免使用評估、假設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這對家長來說十分不容易,因為同儕、社會和大眾媒體,都在教導我們與他人競爭。在孩子身上,也面臨到同樣的事,他們很可能假設自己的朋友過著比自己更好的人生,例如擁有更新款的手機、更多的自由或零用錢等;此外,他們也受到大眾傳播的影響,告訴青少年什麼是有型的事物、現在流行什麼、該有什麼樣的音樂品味才正確等等。
家長不妨適時詢問,成績退步是因為使用太多手機或忙著上網?如果是,應該如何去克服,才能兼顧玩樂和學習,畢竟青少年需要社交,這也是讓他們學習社會化以及歷練的階段,通通避免是不可能也不合適的。
只有維持開放、正向的溝通,避免使用假設和評估的目光,才能讓孩子真正暸解到何謂責任感,也願意主動去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資訊參考來源: everyday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