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最困擾的便是症狀不斷反覆發作,想要擺脫「好了又癢、癢了繼續擦藥」的循環惡夢,就要從根本改善體質!除了避開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外,平時可多攝取抗發炎飲食,減少身體產生發炎的機會,才能有效預防及改善過敏。
反覆發作好棘手?遠離過敏原為上策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常與基因遺傳、環境因子及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好發於嬰幼兒,少部份病人會持續至成人期。且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稱為異位性體質,也就是俗稱的過敏兒。異位性皮膚炎的明顯症狀為皮膚搔癢、乾燥、皮膚濕疹樣或苔癬化,通常嬰、幼兒病灶會出現在頭皮、臉部、頸部及四肢,成人則大多好發於四肢彎曲處、前胸等部位。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角質層受損,造成皮膚水分大量流失、代謝異常,使得皮膚變得脆弱、敏感,讓各種過敏原及化學物質容易穿透皮膚,引發過敏或發炎反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讓皮膚受到刺激及乾燥,居家環境多清潔以減少過敏原外,飲食方面,則要避開富含組織胺或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以免引起過敏症狀。
4種飲食對策,幫助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除了透過藥物治療、注重皮膚保濕外,還可以藉由飲食控制來改善症狀,以下4種飲食方案有助於抗發炎、改善過敏症狀。
1.攝取益生菌,增加腸道好菌
人體約有70%的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是抗病的第一防線,其中,在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輔助T細胞(helper T cell,Th)主要可分為Th1與Th2,由於過敏反應與Th2過度活化有關,因此維持Th1 / Th2之間的平衡,就可預防及改善過敏問題。
而腸道中的壞菌會產生促進發炎的物質,進而活化Th2導致過敏 ,反之,若有較多好菌,則能調節腸道Th2反應而減少發生過敏的機會。想要增加腸道好菌,可透過補充益生菌,像是優格、優酪乳等,有助於達成免疫系統Th1 / Th2的平衡,進而調整過敏體質,預防過敏產生。
2.補充多種維生素,加強皮膚防禦力
維生素A、B群、C、E、鋅及神經醯胺等營養素可提升肌膚表層屏障,形成保護層,幫助皮膚抵抗過敏原、紫外線等外來刺激,並避免水分流失,維持皮膚健康。研究證實,每天攝取600~1200微克的神經醯胺,可提升皮膚保濕度,並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引起的搔癢、紅疹等過敏症狀; 想要透過天然食材補充神經醯胺,可多吃蒟蒻、海帶、納豆、菠菜及甜菜根等,均是不錯的神經醯胺來源。
3.多吃Omega-3脂肪酸,有助抗發炎
不健康的飲食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加重過敏症狀,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則有助於抗發炎,因此平時可多攝取堅果、亞麻籽油、鮭魚、鯖魚、秋刀魚等深海魚類,均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此外,研究也證實,魚油有助抗發炎,並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症狀 。
4.避開過敏原及富含組織胺的食物
除了避開本身會導致過敏的食物外,含有組織胺或是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也容易導致皮膚發炎、過敏,像是香腸、火腿、醃漬品、罐頭食品、酒精類、小麥製品、巧克力、奇異果、檸檬、鳳梨、貝類等均應避免,以免組織胺誘發皮膚搔癢、過敏,日常飲食中若能減少攝取這類食物,則有助於改善皮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