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的特點在於,平常不會使病患不舒服,但是一旦發作恐造成嚴重的併發症。慢性病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肥胖、生活習慣不佳、常熬夜、久坐不運動的年輕人,被慢性病找上的機會即很大。
常見的慢性病類型有哪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12月所公布的全球十大死因,前十名分別為:缺血性心臟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兒疾病、氣管癌和肺癌、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腹瀉病、糖尿病、腎病。以下是更多常見的慢性病類型:
1. 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血栓
2. 消化系統疾病:胃潰瘍、 肝硬化、慢性肝炎
3.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甲狀腺機能障礙
4. 神經系統疾病: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帕金遜症
5. 惡性腫瘤:肺癌、肝癌、卵巢癌、大腸癌
6. 皮膚疾病:異位性皮膚炎、慢性蕁麻疹、全身性濕疹、乾癬
誰是慢性病高危險族群?
- 愛吃油炸食物、甜食
- 壓力大、作息不正常
- 體重過重又不愛運動
- 長期久坐
- 抽煙、喝酒
- 有相關家族遺傳病史
- 年紀漸長的中老年人
預防與控制慢性病的5大原則
1. 規律服藥
有些患者會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故意不吃藥,但是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的人,沒有規律服藥的風險遠大於服藥所帶來的壞處,若是未按時服藥,恐導致高血壓發作引發中風,或是血糖控制不佳恐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如失智、青光眼、心臟病甚至是癌症。
2. 培養運動習慣
肥胖會讓身體長期處在發炎的狀態之下,除了高血脂以外,肥胖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癌症、骨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能夠增強免疫力與心肺功能,搭配健康的飲食、生活作息與生活習慣,能夠幫助患者逐漸遠離慢性病。
3. 飲食均衡
根據美國最新發布的「2020-2025飲食指南」,要維持健康的飲食,除了低油、低糖、低鹽以外,更要多攝取蔬果與全穀類等高纖食物,以取代精緻澱粉或零食、甜食,以降低罹患高血糖、高血脂的風險。此外,盡量以飽和脂肪含量低的魚類及豆類取代紅肉,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也可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
4. 釋放壓力
壓力大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多項研究更證實,壓力也會使免疫系統失調,影響荷爾蒙調節,並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失調、腸躁症與糖尿病等各項慢性病。因此定期紓壓、避免壓力來源,能有效幫助預防並改善慢性病。
5. 定期監測與健康檢查
不論是高血壓還是糖尿病患者,都應確實做好每日量測血壓、血糖的工作,並做紀錄,有升高的情形則應就醫檢查。
一般民眾也需定期去醫院做健康檢查,許多慢性病,尤其是癌症,在早期都不會有症狀,一旦症狀出現,有時候已經是中晚期,甚至是末期,這時候的治療效果一定不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得好,健康檢查的目的就在於此,可以幫助每個人定期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並預防重大疾病的發生。
資訊參考來源:hpa.gov.tw、ihealth、heho、commonhealth、mohw.gov.tw、health.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