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母親只需養大自己的兒女一次,但她卻養大了我兩次。」這是專訪殘奧銅牌得主陳浩源期間,他說出的一句話。一位普通的母親最渴望看到寶寶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走路,而陳浩源在失去一條腿後,他的母親一直不離不棄,只望看到他能「再一次站起來」。所以在東京殘奧勇奪銅牌後,他哭成淚人,第一個感謝的就是「我的神奇媽媽」。
當失去一條腿後 他遇上輪椅羽毛球
陳浩源從小就是一位「羽毛球愛燒友」,先不論在學生時期,他已幾乎每天練習;就連工作後,每週亦會抽時間出來打球。但就在 23 歲那年,他發生了一場嚴重交通意外,救護員即場幫他鋸斷左腳,從此,他就冠上了「殘疾人士」這個身份。
但就在他躺在醫院病床,感到無力又不知所措時,他的朋友跟他介紹了殘疾人士羽毛球這項運動。「他們跟我說,有一個殘疾人士羽毛球運動,雖然香港還沒有人打出國際,但亦有幾個業餘的選手在玩,都可以試一下。就是這樣,當我一離開醫院約一、兩個月,就立刻交報名表入會,希望參加這項運動,試一下是甚麼來的。」
回憶殘奧之路 - 由空想到夢想,再由夢想成為現實
一步一步接受訓練,陳浩源透過努力不懈的訓練與堅持,他成功躍升成世界第二的輪椅羽毛球運動員,並取得2020東京殘奧的入場劵。更於東京奧運中,勇奪銅牌。回憶這個夢想成真的過程,他直言十分感動。
「整件事對我來說是很感動的。最初我由 09 年當運動員直到 14 年那段期間,殘疾人羽毛球根本不是一個殘奧項目。如果它跟你說它仍不是,那一個只是個空談、空想,這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到了 14 年,它是了,你的心開始踏實點。所以當它來到時,我一定要把握得到。到了疫情再延期了一年、到了你在賽場上、到了你拿到獎牌,那麼多轉折與艱辛,你終於可以做到這件事,這件事是很感動的。」
逆境下從不放棄 以初心警惕自己
我們很難可以理解運動員在這條追夢的路上,付出及捨棄了多少。而殘疾運動員面臨的考驗,又比常人多了一層,克服心理和生理的障礙,在這條追夢路上,陳浩源又有否想過放棄呢?
「你說十多年來是否真的沒有瓶頸位,當然會有的。會灰心的、氣餒的,會停下來的。去到這個時候,我會問一下自己的初心。我會把初心看成一個承諾,以及一個實踐,我會問自己最當初承諾自己是做些甚麼,我承諾了自己不能令家人失望。我知道一切的灰心、氣餒、阻撓都成為了我通往成功的沙沙石石。」
東京殘奧勇奪銅牌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神奇媽媽」
在奪得銅牌後,陳浩源當場灑淚,哽咽對著鏡頭說出一句:「我唔係佢嘅神奇小子,但佢係我嘅神奇媽媽。」真摯流露出他對媽媽的愛。這次訪問問及媽媽與他的關係,陳浩源依然滿腔感激。
「我經常形容我的媽媽養大了我兩次,她經常都說,她甚麼也沒做過。她只做了一個母親應有的本份、責任,但我想她不是很明白中文「本份」或「責任」的理解。她所做的事,已經超過這兩個字可以形容。」
「例如一個母親只需養大自己的兒女一次,但她卻養大了我兩次,一次是我還是孩兒、寶寶的階段,另一次就是我意外之後。她重新養我一次,重新令我再次站起來,她在整個我有意外、住在醫院的那段時間,她除了上班時間,她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我的身上,忽視自己的健康、忽視自己的興趣、忽視自己的休息。她真真正正的做到只求付出,不求回報,這個是超出了我想像中一個母親的本份,所以當我在殘奧終於追到我的夢想,我真的有一個機會可以跟全香港人表達我的感受時,我都用了最大的篇幅,以及我第一個多謝的,都是我媽媽。」
神奇媽媽怕「退休」是魔咒 陳浩源成「傑青」為母安心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位神奇媽媽亦同樣,為了兒子可以健康成長,可以再次站起來。神奇媽媽原來一直都沒有放下心來。
「在我有意外時,媽媽已經 50 歲,她開始計劃退休。結果她一想,我就發生了意外,因為我沒有經濟能力,她要繼續撐下去。結果一等就十年,她都沒有退休。當去到中段,我的人生、事業都已經再站了起來。我就勸她:你退休吧!我經常問她為甚麼,她也支支吾吾不肯回答。直到有一次,她終於肯回答我。
她回想當年,她一說退休,她的兒子就出事,她覺得「退休」這兩個字是一個「魔咒」。我就在想,我可以做甚麼令到媽媽退休後不需擔心?我就參加了「十大傑青」,成功成為「十大傑青」後,我就想告訴媽媽,你的兒子不單再次站了起來,亦足夠傑出,足夠令你放心。但她一直不肯退休的原因是很感動,這個完全忽視自己,把全部放出子女身上的心。」
3 年後巴黎再見 全因我們的一句「加油」
陳浩源今年 35 歲,在東京殘奧後,他一直在糾結應不應該退役,而經過考量,早前則傳來了好消息。他決定會再多打 3 年,並希望約定我們「3 年後巴黎再見」。而令他決定繼續堅持下去的原因,竟然是一句「加油」?
「真真正正令我真的決心要打下去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在奧運及殘奧的兩個月看到,我三十多歲人都沒曾看過的運動熱潮。香港人很多素未謀面、慕名而來的一些加油和多謝。對於我們運動員來說,那個聲音有時比實際的物質來的緊要。這些的聲音讓我們去走了很多質疑。
正正就是這個風氣令我們更加堅信,如果我打多三年,我應該會更加找到一個接班人、或一群接班人,去令到殘疾人羽毛球、或輪椅羽毛球能成為一個,如硬地滾球、輪椅劍擊般為一個傳統項目。所以,堅持多三年吧,希望自己可以用這個角色。繼續令香港人驕傲,繼續令這個運動可以延續下去。」
經歷今年的奧運與殘奧,連同《我的神奇小子》的上映,香港人對於殘疾人士運動員的關注,可謂前所未有的高。大家在關注他們在台上發光發亮的那一刻之外,亦開始想要全面地認識這些為港爭光、揚名國際的運動員。一名成功人士的背後,總是不止一個人。你們聽完陳浩源的故事,又有否想到多年來一直在背後默默為你付出的那位家人?神奇媽媽亦好、冠軍媽媽也好,大概就是那個現在在家裡,願意無條件為兒女付出的母親吧。
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