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神」張家朗剛為香港奪得25年來首面奧運金牌。看到站上奧運頒獎台的張家朗,大家都會為其成功歡呼與自豪。然而,父母均為籃球員的張家朗,成長並非一帆風順,2014年以17歲之齡,橫掃亞洲少年錦標賽。2016年,以19歲之齡打入奧運男子花劍16強。其後曾經歷人生的低潮,幸好及時調整心態。他在賽後稱,一路走來最大感受是「要堅持,不可以太容易放棄」。
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
「張家朗」這個名字,已經被全球港人牢牢記住。這位在李麗珊之後再次代表香港在奧運比賽場上摘金的劍擊運動員,他的成功背後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字,當中不可數漏的是爸爸張子倫和媽媽陳雪玲。
張子倫年輕時是甲一籃球員,陳雪玲則是港青籃球代表。孩子出生後,這對運動員父母自然會帶他接觸心愛的籃球運動。
發覺家朗更喜歡劍擊
體內有著強烈籃球基因的家朗對於這門運動確是有天份的,小時候在某次機緣下認識劍擊,父母就發覺劍擊似乎更得他的歡心。父母並沒有限制兒子在體育方面的發展,隨他的喜好作出選擇。
在父母的心目中,運動到底是小孩的一項課餘興趣,讓他自由挑選問題不大,但學業就不同了,學業的路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和人生。張家朗在中四那年,計劃停學全時間練習劍擊,可以想像當他提出要求時,父母的心情。張家朗記得當年父母整整考慮了一年,在他中四結業時終決定讓兒子停學成為全職運動員。
17歲成「少年劍神」
想得簡單,這條路走起來又如何?張家朗成為全職運動員後的一年,即在亞洲青少年錦標賽中勇奪4面金牌,同年在亞運會中與隊友合力贏得男子花劍團體賽銅牌。年僅19歲即在亞洲劍擊錦標賽中奪得個人賽金牌。
但原來,今屆東京奧運之前,正是張家朗的入生低潮,由於長期練習以及外出比賽,令張家朗遇上技術上的瓶頸。回憶京奧前一年,張家朗將全副心力投入劍擊,練習以至練習以外的時間,同樣想着劍擊,過度專注不但沒有成效,更加令自己太過緊張。教練Gregory於是令他放假數天。短短的假期令張家朗脫胎換骨,由劍擊到人生,似乎想通了什麼,整個人在假期後完全放鬆了。家朗在賽後坦言,要是東京奧運在2020年舉行,他可能未走出技術瓶頸,表現有可能不如今年。
打入8強後曾因落後暴躁 調整心態連追6劍反勝
今屆賽事一路由32強、16強、8強到4強,贏完一場又一場,一口氣殺入決賽。張家朗在賽後受訪時坦言,在今次奧運一路進入決賽不算「冷靜」,8強時,他曾大比數落後9:14,他指自己當時「有點躁」。張家朗稱:「我一直跟自己說,沒理由因為發脾氣而輸,感覺好不值得,之前自己也試過,知道不應這樣,不要放棄,一劍一劍追回來。」
當時,在出局邊沿的張家朗,及時調整心態追回6劍,最終成功反勝。決賽時,他指自己當時在想:「對手都是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我自己甚麼都不是,於是便放開去打。」
對於在決賽落後再反贏,他指當時感受到再後退也不是辦法,有時候也要上前搶攻,搶回主動權
「當時想盡力打好每一劍,不要再縮在後面。」最終證實是可行的。他在賽後稱,一路走來最大感受是「要堅持,不可以太容易放棄」。
將奧運金牌贈父親作為生日禮物
回想中四那年,張家朗計劃停學全時間練習劍擊。當時,張媽媽跟兒子約法三章,要兒子答應如何發展未如理想,又或者發覺他練習態度散漫,就要馬上重拾書包回到校園去。家朗回想起媽媽當年的大堆條件,笑著說:「我當時年紀小,覺得自己不會不成功的。」
父母都會望子成龍,當張爸爸目睹兒子走到這步,就要成為今屆奧運的「爭牌之戰」,他認為無論得到什麼獎牌也開心。或許對於爸爸來說更安慰的是,兒子在取得勝利之後,腦中不忘的是前一天生日的爸爸,要把獎牌作為生日禮物。親子關係建立牢固,它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任何輝煌成就。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