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中醫的傳統療法之一,「痧」指的是體內毒素導致氣血淤積而產生的各種病症,許多人認為痧的顏色要又黑又紫、越深越好,不管刮得再痛也要撐過去,究竟這樣做是正確的嗎?Everwellth一次整理關於刮痧常見的4大問題,讀者在嘗試刮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刮痧的原理、適當作法與事後照顧,才能進行刮痧喔!
什麼是刮痧?
刮痧為中國傳統自然療法,中醫認為當體內氣血淤積、阻塞時,病症也會跟著出現,因此中醫依循身體經絡穴位的原理,搭配牛角、玉石等刮痧器具,刮拭患者的皮膚以排出毒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醫中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而「痧」指的是經絡氣血中的毒素,俗稱「痧毒」,它會阻礙氣血的運行、 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的交換,並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刮痧就是為了把這些毒都刮出來,毒素排出後浮現到皮膚表面即成為紅色、紫色或黑色的痧點或斑塊。
刮痧4大常見問題
1. 哪些症狀適合刮痧,哪些不適合?
刮痧可以改善「功能性」的問題,像是氣血循環不良、呼吸不順、發熱、中暑、疲勞、頭暈、頭痛、心悸、眼部勞累、局部痠痛、椎間盤突出、便祕等,但是對於身體極度虛弱、皮膚高度過敏或已有傷口、血小板有問題、有心血管疾病、嚴重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有罹癌腫瘤者 、孕婦或正值經期的女性,則應禁止刮痧或者輕輕刮拭就好。
2. 出痧顏色越深越好?
刮痧時若感到疼痛,代表該部位氣血淤積、有毒素需要排出,通常越痛的部位,代表淤積狀況越嚴重,這點從「痧」的顏色即可看出,顏色若越深、越紫,則代表該部位的症狀越嚴重。
刮痧並非越用力越好,一個部位以3-5分鐘為宜,刮到發紅或是「出痧即可」,有的人追求一定要看到黑色、深紫色的痧,甚至不小心刮到破皮流血,造成細菌感染,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實在是得不償失。
3. 刮痧有哪些注意事項?
- 刮痧時應搭配按摩油或乳液,避免太乾而刮傷
- 刮痧時應循經絡走向,單方向刮、不來回,並避免過度用力、力道不均或忽快忽慢
- 刮痧後,應避免吹冷風、喝冷飲或洗冷水澡,並適量飲用溫開水
- 刮痧後2-3天,患處可能會出現疼痛、搔癢、發冷或發熱感,或是出現凹凸不平的起疹變化,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
- 刮痧後,應避免吃生冷、油膩或重口味的食物,因飲食清淡有助於身體排毒、保持氣血順暢
4. 刮痧的時間長度和頻率?
刮痧不建議過於頻繁,要等到痧退了才能進行下一次,因此最多一週一次即可,才能讓身體組織有修復與休息的時間,若是在短時間內重覆刮太多次,恐造成肌肉發炎或是肌肉纖維化。至於每一次刮痧的時間,應維持在20-30分鐘內,一個部位約3-5分鐘就可以了。
資訊參考來源:commonhealth、health.gvm、health.udn、mddr.com、bowtie.hk、ed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