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後,冬天正式到來,人體也需順應大自然規律來進行調理。「補腎」是冬天的養生術,可透過適時進補來儲存能量。而除了食補,睡眠、情緒調適也很重要,相輔相成之下才能真正發揮養生作用。
一年四季皆有專屬的養生之道,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則是養腎。腎又是生命的原動力,稱為先天之本,舉凡生殖、發育、衰老等都與其相關。此外,腎也是儲藏人體陽氣的地方,一般人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冬天時人體應順應自然界的「閉藏定律」,把陽氣收藏於腎、儲存能量,到了春夏季才能滋養五臟,對抗疾病。
要做到養腎與補腎,除了最常見的冬令進補之外,作息、情緒調整也需一併進行,才能減少陽氣耗損。遵循7個準則,一起補腎養氣過寒冬!
1. 睡眠是萬靈丹
睡眠是最能養精蓄銳的萬靈藥,比食補、藥補都來得好,讓人體能吸收並儲藏能量。因此冬天不宜熬夜,最好能在晚上11點前入睡;即使平時有熬夜習慣者,也盡量不要超過凌晨1點。
2. 早睡晚起
「早睡」的用意在於幫助人體收藏陽氣,「晚起」則是指陽光露臉後才起床,也就是俗稱的日出而作,經過一晚的充足睡眠後,再藉由陽光讓體內陽氣升發,開啟精神飽滿的一天。
3. 心情保持平穩
起伏不定的情緒容易影響陽氣潛藏,因此要盡量保持心情平穩、精神安寧,即使碰上不如意的事也應自我調適,用智慧化解外來事物干擾。
4. 衣著合宜
穿得太薄會受寒感冒,但過厚的衣物則是會讓身體流汗,兩者都容易讓寒氣入侵,影響陽氣潛藏。因此建議以洋蔥式穿衣法,因應室內、外氣溫轉變而穿脫。
5. 適度運動,但避免過於劇烈
冬天運動應適時調整,並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準則。例如早上陽氣較旺,可進行跑步、健行等容易發汗的運動;但到了晚上則應以靜態活動為主,像是瑜伽、拉筋等,以利陽氣收藏。劇烈運動容易大量流汗、耗損陽氣,應避免為宜。
6. 趁好天氣時曬太陽
冬天的寒氣容易傷陽氣,導致許多人陽氣不足,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怕冷、手腳冰冷。平時可把握陽光充足的好天氣曬曬太陽,尤其是「後背」有許多穴位、經脈,多曬太陽可溫暖經絡、使其運行通暢,同時提升睡眠品質、緩解疲勞,自然能補足體內陽氣。
7. 適度進補、吃黑色食物
雖然進補是冬令習俗,不過重點仍在於「養腎」,食補掌握適量原則即可,建議可喝羊肉湯,其溫補的特性能抗寒補氣,是虛寒體質、怕冷者的首選;但身體易燥熱的人(例如容易便秘)則應避免。此外,可多吃幫助入腎、養腎的「黑色食物」,像是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平日飲食也可添加蔥、薑、蒜、胡椒等辛香料來幫助提升陽氣。需留意的是,生冷或燥熱食物皆不利陽氣養藏,冬天應避免攝取。
資訊參考來源:UDN、commonhealth、CMK、ttv、c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