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本來就是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高峰期,而先前中國大陸流行的黴漿菌肺炎,也在台灣出現一些病例,到底這個疾病與感冒有何差別?黴漿菌感染主要以兒童、青少年、65歲年長者為主要感染對象,且目前已出現一線抗生素抗藥性,一旦感染,若能提早鑑別診斷,將可避免後續併發肺炎重症。本篇就帶您一起了解,黴漿菌感染與一般感冒的差異處。
黴漿菌傳染力高,家庭與校園最易傳播
黴漿菌是一種非典型的細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播,一般人若接觸到病患的唾液、鼻腔分泌物,就有可能遭受感染,因此家庭或學校裡若有一人感染,其他人往往也難以倖免。一般來說,5-15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為主要的感染對象,但是於托兒所或學校任職的成年人,以及抵抗力弱的慢性病患者、65歲長者,也是感染的高危險群。
黴漿菌感染可能引發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的感染,一般感冒則多為上呼道感染,儘管多數人症狀輕微,但病症卻可能持續1-4周之久。常見症狀有:喉嚨痛、發燒、畏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呼吸不順、關節疼痛等,而5歲以下孩童若感染,則較少有發燒症狀。
不過,有些人感染黴漿菌後也可能出現嚴重症狀,包括白色黏痰,甚至帶有血絲;嚴重及持續數周的陣發性乾咳。比較特別的是,有些病人症狀看似輕微,仍有不錯的活動力,但卻在X光檢查時才發現肺部早已浸潤發炎,這也是黴漿菌肺炎之所以有「會走路的肺炎」稱號的原因。
▲遭受黴漿菌感染後容易發燒,且持續數天。
黴漿菌感染與一般感冒有何差異?
黴漿菌感染與一般感冒最大的差別,即在一般感冒多為上呼吸道感染,黴漿菌則可能同時出現上、下呼吸道感染。
一般感冒症狀:
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輕微發燒。
黴漿菌肺炎症狀:
一般感冒引起的喉嚨痛、頭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黴漿菌肺炎感染也會有,不過流鼻水、鼻塞則比較少見。發燒的症狀則比普通感冒來得嚴重,可能持續數天,而與一般感冒咳嗽較不同的是,黴漿菌肺炎感染往往會出現陣發性乾咳,因此若感冒咳嗽久久未痊癒,且症狀嚴重,可能就要懷疑是否為黴漿菌感染。
另外,黴漿菌也會感染下呼吸道,出現如:呼吸不順、全身倦怠、胸痛、關節及肌肉痠疼等,甚至可能引發身體重要器官:中樞神經、心臟、肝臟、腸胃道、血液、肌肉及關節等病變。
3方法預防黴漿菌感染
一旦遭受黴漿菌感染,最佳的治療方式仍是服用抗生素。雖然第一線治療用藥紅黴素抗生素,在這次中國大陸已出現100%抗藥性,但仍可藉由改用其他抗生素來做治療。由於目前黴漿菌感染仍無法透過疫苗施打來預防,為了避免從上呼吸道感染演變成肺炎,預防感染仍是最有效的方法:
▲均衡飲食,並補充發酵乳製品及水果,可增加免疫力。
1.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2.戴口罩、多洗手,避免親密接觸。
3.補充營養。
根據台灣營養師林雨薇在她的個人粉專提出的營養攝取建議如下:
- 發酵乳:可強化免疫力,常見食物如乳酪(優格及優酪乳)。
- 蛋白質:有助體內抗體的合成,常見食物如魚肉、雞肉、蛋、豆腐。
- 水果:富含維他命C,可保護呼吸道,常見食物如柑橘、番石榴(芭樂)。
- 深綠色蔬菜:可保護黏膜有效阻絕病菌,常見食物如:菠菜、番薯葉。
- 含維他命D的食物:可提升肺部抵抗力,常見食物如:日曬香菇、黑木耳、鮭魚。
- 海鮮及全穀物:皆富含「鋅」,有助修復黏膜,縮短病程。常見食物如牡蠣、蟹、燕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