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假日爬山、平日工作肚子餓會習慣來根能量棒,當作健康的能量補充小點,雖然標榜「高蛋白」、「高纖」,市面上的能量棒其實大部分有「高糖」或「高脂」的問題,吃多了不但無法幫助瘦身,還會讓人發胖、蛀牙,購買前要看清楚營養標示。
想減肥,真的能吃能量棒嗎?能量棒雖能幫助身體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三大營養素,並由健康的穀物、堅果、果乾、蛋白所組成,但是許多能量棒會加上朱古力,或是製成焦糖、蜂蜜、奶茶等口味,那些添加了額外糖分、人工甜味劑、色素和膨脹劑等化學添加物的能量棒,並沒有辦法幫助減重,長期食用還可能會造成過敏、大腦與器官損害,甚至是致癌等副作用。
挑選能量棒7大原則
1. 低糖及低熱量為第一要件
有決心想要減肥的人,在買吃的之前應該都會查看食物的營養成分標示,並選擇「低糖」、「低熱量」的品項,才能吃得無負擔,避免養出肥胖與高血糖體質。
而能量棒的熱量區間與營養含量,應依據以下標準(以單條計算)去做挑選:
卡路里:150-200大卡之間
蛋白質:20 克以上
飽和脂肪:低於3克
膳食纖維:高於4克
糖分:少於卡路里含量的35%
2. 選擇含「乳清蛋白」能量棒
有足夠的蛋白質只是基本,有足夠的「優良蛋白質」,才是好的能量棒所該具備的條件。市面上的高蛋白產品眾多,讓人眼花撩亂,選擇含有「乳清蛋白」的能量棒,才能提升身體的最大吸收率,最大化健身或是減重效果。
3. 蛋白質含量要高
研究指出,補充含有20公克以上蛋白質的能量棒,才能對於運動或健身後補充能量、修復肌肉有明顯的幫助。產品包裝上光是寫「含有蛋白質」是不夠的,在購買前須檢查營養成分標示,只選擇含有充足且優質的蛋白質的能量棒,否則只是白忙一場又白花錢!
4. 注意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
能量棒不太可能全部都由蛋白質所構成,因為這樣會很難入口;加入碳水化合物不僅可以幫助快速補充血糖,提升飽足感,還能幫助蛋白質的吸收,至於能量棒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重,則應為1:2。
5. 飽和脂肪含量不可過高
許多能量棒為了美味,會增加朱古力、棕櫚油等成分,使得飽和脂肪含量過高,如果平常又愛吃紅肉,可能會導致飽和脂肪攝取過多,增加血栓與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果你計畫在運動後吃能量棒,那麼你應該選擇脂肪含量少的品項,因為剛運動完,比較適合吃含有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幫助恢復體力和肌肉合成,若攝入過多脂肪,則可能直接被儲存起來成為皮下脂肪,反而降低減重效果。
6. 避免人工甜味劑
有些廠商為了降低能量棒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但是又想增加甜味,會選擇添加糖醇(sugar alcohols)如麥芽糖醇(maltitol)和赤藻糖醇(erythritol),雖然糖醇的熱量低,但是不能完全被身體吸收,而有些人可能會對糖醇過敏,而出現腹瀉、痙攣、脹氣、腸胃不適等症狀。
另外,能量棒也可能含有甘蔗轉化糖漿(cane invert syrup)或糙米糖漿(brown rice syrup),這兩種糖的含糖量高,較適合專業運動員或是長時間運動者食用,運動量一般或是正在減肥的人,則應避免攝取。
7. 純天然最好
食物若經過太多的加工與精緻化,其完整的營養反而會被破壞,能量棒也是一樣,所以應盡量選擇成分簡單、不複雜的產品。
資訊參考來源:worldgymtaiwan、taiwannutrition、hk01、consumer.org.hk、c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