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屬於消化性潰瘍,兩者臨床症狀十分類似,都會發生上腹痛、噁心想吐,以及類似胃食道逆流的火燒心症狀。而區分兩者其實有兩個關鍵,主要是「發病位置」與「疼痛表現」不同。
認識胃潰瘍
胃潰瘍的潰瘍,代表的是一種開放性傷口,而胃潰瘍指的即是胃壁粘膜因受胃酸侵蝕而受損或形成一個小洞,發炎後胃酸仍持續侵蝕,傷害更深層的黏膜,且傷口不易癒合,嚴重甚至可能造成纖維化、胃出血或胃穿孔。
造成胃潰瘍最常見的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此細菌會在胃部及小腸內壁的黏膜中大量繁殖,導致胃酸分泌變多,破壞黏膜細胞結構,以致胃黏膜組織病變。臨床上約有80%的人會因此胃部輕微發炎;15-20%的人會形成胃潰瘍;而更有極少數(約1%)的案例會演變成胃癌。
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過量或長期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常見藥物為阿斯匹靈),造成身體前列腺素分泌減少,黏膜細胞修復變慢,引發胃黏膜組織病變。
其他原因也包含吸煙、胃酸過多、飲食習慣不良以及心理壓力等,患者應注意自己的全身狀況,找出問題或改正不良習慣。
胃潰瘍症狀
常見症狀有上腹部疼痛、腹脹、噁心嘔吐、厭食、火燒心(胸口灼熱,因此常和胃食道逆流搞混)、體重減輕,甚至造成急性出血,發生血便、黑便、吐血等情形。胃潰瘍的上腹疼痛,大多是在吃完飯後半小時左右發作,即「飽痛」。
認識十二指腸潰瘍
若潰瘍出現在連接胃部的十二指腸,即為「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原因基本上和胃潰瘍相同,主要為為胃酸侵蝕、幽門螺旋桿菌、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或類固醇藥物,其他促進因素包含長期飲酒過量、吸煙、精神焦慮、慢性壓力、飲食習慣不良、經常食用高油脂或刺激性食物等,這些因子都會增加得到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
十二指腸潰瘍症狀
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有許多類似症狀,包含上腹疼痛、腹部灼熱感、溢酸水、胸悶、打嗝、胃脹、胃悶、胃酸過多、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瀉、便秘、吐血、黑便、血便,也會造成容易餓、頭昏、腦脹、頸部酸緊、全身酸痛、睡眠品質差等情形。
有別於胃潰瘍的「飽痛」,十二指腸潰瘍的胃痛通常是在肚子餓時、空腹或入睡前發作,也就是「餓痛」;兩者都可能伴隨胸口灼燒感和噁心感,因此很難完全區分,必須以胃鏡甚至切片檢查來確認是哪一種。
在檢查和治療方面,胃鏡檢查是診斷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最有效的方式;治療上則會使用制酸劑、黏膜保護劑和抗生素等藥物以幫助減少胃酸、在潰瘍處形成保護膜,或消滅腸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
消化性潰瘍6大預防重點
1. 飲食:避免生水、生食,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會。
2. 良好衛生習慣:幽門螺旋桿菌可經由食物或唾液傳染,因此與他人共餐,儘量使用公筷;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把雙手洗乾淨。
3. 用藥:不過度使用止痛藥。
4. 戒煙、戒酒:吸煙不僅傷身,也會使胃潰瘍惡化,並顯著增加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飲酒過量會傷害胃壁,並且增加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也會使兩者病情變得更嚴重。
5. 健康作息:避免熬夜、睡眠充足,且在固定的時間吃飯,不吃宵夜。
6. 減壓:壓力大會讓免疫力下降,應適時抒發壓力,保持心情愉快。
資訊參考來源:ihealth、medpartner.club、kb.commonhealth、health.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