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在脖子、腋窩、大腿、乳房下方等部位的皺摺處,發現小小的、一粒粒膚色或是帶棕色的「立體突起物」,如果立體物不會產生任何不適,它可能是一種叫做「皮贅」、無害的皮膚組織。雖然它不是腫瘤,但如果突然長出不少皮贅時就要留意,它可能是罹患糖尿病的前兆。
肌膚非癌性的立體突起物,無健康疑慮
「皮贅(Acrochordons)」又稱Skin Tags,因為外型大小約1~5mm左右,像是標籤一樣附著在肌膚上,才有此稱號,它可能由肌膚纖維、血管組織、神經和脂肪細胞或表層肌膚所組成。實際誘發產生「皮贅」的原因尚未釐清,但從多數人生長的部位多在肌膚皺摺處,像是脖子、腋窩、大腿、乳房下方等部位,因此推論可能是因為皺褶部位肌膚彼此摩擦,才產生出「皮贅」。
胰島素抗阻亦會誘發「皮贅」大量生長
不過,如果身上突然冒出大量「皮贅」,卻可能與糖尿病相關,須格外注意。根據巴西皮膚科醫學會發行的期刊《Anais Brasileiros de Dermatologia》,其中收錄一份研究「皮贅」與胰島素抗阻(Insulin resistance,糖尿病的前兆之一,胰島素功能下降,使血液中糖分過高)關聯性的論文指出,胰島素抗阻引起血液中的高含量胰島素、高血糖之外,也可能誘發身上長出「皮贅」。該研究比對98名有皮贅及103名對照的參與者,比對兩組年紀、性別、身體各項數值等,發現胰島素抗阻會導致身上長出大量「皮贅」,而具有肥胖和高三酸甘油脂者,也會是促使生長的誘因。
另一項研究則認為,人類乳突病毒(HPV)亦為「皮贅」形成的因素之一。該研究找來37位身體長有「皮贅」且無限制生長位置的參與者,將他們身上的「皮贅」組織切片分析發現,近50%的「皮贅」中含有人類乳突病毒的DNA。
此外,50歲以上男女、家族中有「皮贅」現象者,以及懷孕婦女因受妊娠激素及體重增加影響,也都是高風險好發者。
「皮贅」務必請皮膚科醫師處理,較為安全
其實「皮贅」並不會造成健康疑慮、也不會出現任何的症狀,多半是美觀性的問題,不過,如果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像是戴項鍊會扯到流血、長在臉部或脖子位置會妨礙刮鬍子,又容易拉扯到「皮贅」,就會建議前往皮膚科請醫生運用冷凍、電燒治療或是切割掉比較安心;切勿自行處理,以防造成出血、感染、留下疤痕,或誤以為是「皮贅」的皮膚癌症狀而延遲治療。
如想防止「皮贅」生長,可以從以下3點做起:維持標準體重,讓BMI值(BMI = 體重〈kg〉 / 身高²〈m²〉)保持在18.5~24之間、養成定期運動習慣、避免可能造成肌膚摩擦的飾品或衣服。
由於肌膚會長些痣或疣,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皮贅」,但是痣有可能會產生癌變,因此,當身上出現類似「皮贅」時,應當特別留意該處是否有變化,如無法判定,即向皮膚科醫生求助診斷,較為安心。
資訊參考來源:MEDICAL NEWS TODAY、healthline、Cleveland 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