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老人癡呆罹患率成長快速,已是全球重要健康議題。根據長時間針對老人癡呆成因的研究發現,生活習慣是造成癡呆的主要因素。不良的習慣會使大腦處在發炎狀態,剛開始可能是健忘,若持續原來的生活型態,則有害物質將不斷累積,等到癡呆症狀出現,往往為時已晚。因此專家提出,大腦保健宜盡早開始!
全球癡呆人口呈倍數攀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公布的資料指出,全球罹患老人癡呆人口逐年增加,目前約有5500多萬人罹患此病;而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則預估,至2050年全球癡呆人口將達1億5300多萬人,等於足足增加了3倍。顯見,老人癡呆已危害全球人類的健康。
而造成癡呆原因除了與人口老化有關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主因,包括: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以及高脂低纖維飲食、抽煙、喝酒、肥胖、罹患憂鬱症、腦部外傷等,而這些都會使得大腦長期處在發炎狀態,影響短期記憶功能。患者初期可能會出現忘東忘西的症狀,此時若能提早發現,並進行大腦保健,譬如:避開有毒物質、傷腦食物,並攝取對大腦有益的飲食,即可減緩認知功能持續退化。但如果未能早期發現、控制,則認知功能將嚴重退化。
老人癡呆是大腦有害物質長期累積而成
根據日本醫學博士白澤卓二在其著作的「阿茲海默症革命:搶救失智的大腦」中提及,雖然單純的健忘並非老人癡呆,但是其實也是認知機能退化的表現。而健忘常常開始於40歲左右,其大腦中的有害物質,經過20-30年的累積,到60-70歲大腦退化愈來愈嚴重,即會出現癡呆症狀,此時往往為時已晚。所以建議應從40歲有健忘症狀時,即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並為大腦保健施行生活改造計畫。
當然也可透過科技檢測來確認大腦狀況。磁力共振檢測即可從腦神經髓鞘的完整性,來評估大腦退化的情形,達到早期發現、及早預防老人癡呆的目標。
預防老人癡呆,應從40歲起施行大腦保健計畫
預防老人癡呆的大腦保健計劃
保護大腦健康,越早開始越好。建議40歲開始,即可檢視並改變的生活項目如下:
1.日常生活篇
根據台灣台大醫院曾文毅醫生提出的預防失智症「777腦力保健法」,認為對大腦最好的保健方式,即是每個人每天應走7000步、吃飯七分飽、睡眠7小時。原因即在於,運動一直是醫學上認為最有效的預防老人癡呆的方法,當我們活動身體時,其血液及營養會輸送到全身器官包括大腦,如此一來,大腦獲得該有的能量,即能保持健康。而走路則是最容易達成的運動項目。
至於為何吃飯只能吃七分飽?一項日本研究發現,老人癡呆中有3-4成的人,在年輕時都有飽食的習慣;另一個在2020年由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也提到,肥胖是導致45-60歲中年癡呆的其中一項危險因子,因此平時飯吃七分飽,可避免肥胖、有助大腦健康。
除此之外,睡眠充不充足也關乎大腦健康。研究指出,每天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易出現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有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而充足的睡眠還能幫助我們清除大腦中的雜質及有毒物質。
其次,對於本身有三高問題的人,則應控制好病情,遠離空污及煙酒、維持標準體重、避免腦部外傷,如此一來,即能降低罹患老人癡呆的機率。
2.飲食篇
有助大腦健康的飲食原則為:避開可能引發腦部發炎的有毒物質及食品,因其會促使身體氧化,導致腦發炎;並可多吃有助大腦健康的食物。根據2018年《神經學Neurology》的研究,平時飲食屬於高鈉、高膽固醇、較多飽和及反式脂肪者,常見食物如;加工紅肉、甜食、油炸物,則腦容量較小;而吃足夠蔬果、堅果、魚及乳製品的老人,則腦容量明顯較大。
飲食內容是造成老人癡呆的主因
可見得良好的飲食內容,可延緩大腦退化,且對平穩情緒也有幫助。而多蔬果、魚肉蛋及健康油脂的「地中海飲食法」,因其含有對大腦有益的營養:蔬果中的植化素及葉酸、魚類中的好油、全穀物中的B群等,可使腦神經維持正常功能、降低氧化傷害及發炎反應,因此「地中海飲食法」被認為是維持大腦健康的最佳飲食法。
另外,全球公認的神經變性疾病研究權威Dale E. Bredesen博士,則建議將下列3種預防失智的食物,放進每天的飲食中:
- 香菜:可幫助大腦中的重金屬排出。
- 牛油果:含豐富的麩胺基硫(Glutathione),可抗氧化、防老化。
- 椰菜花:可生食、營養不被破壞,與西蘭花一樣具有抗氧化、消除致癌物質的功能。
資訊參考來源:health.udn、health.businessweekly、health.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