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蕁麻疹兩者的症狀,發作位置雖明顯不同,但兩者可能會合併出現。當季節變換、食物過敏,紅疹、發癢現象出現,濕疹與蕁麻疹的症狀、成因常常讓人難以區分,究竟哪裡不一樣?這次帶你弄清楚其症狀、成因與預防方法。
濕疹成因
濕疹是許多皮膚炎的統稱,像是主婦手、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缺脂性乾癢等,都算是濕疹。造成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因為體質、壓力大、食物過敏、皮膚接觸到過敏原或刺激性物質,如衣服材質、塵蟎、清潔劑、金屬等,或是夏天過度悶熱而流汗、冬天皮膚太乾燥所導致。
濕疹症狀:
濕疹在全身都有可能發作,常見於手、足背、四肢部位或手腳關節處、臉部、耳部、頸部、頭皮等外露部位,並有很多種表現形態,可依據病程分為以下3個時期:
- 急性濕疹:患部會出現突出的紅色丘疹,皮膚會劇烈痕癢、紅腫熱脹痛,也可能產生小水泡,常因劇烈搔癢而經常抓破,使病情更加嚴重,出現組織液、糜爛狀。
- 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症狀減輕後,症狀以丘疹、結痂為主,伴隨脫皮、脫屑;皮膚可能會變乾、變厚,患處皮膚仍然發紅,或轉為淡紅色。
- 慢性濕疹:因為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而造成,這個時候皮膚顏色會變暗,而且皮膚開始增生、變厚,好像長繭一樣,並有「苔蘚化」的現象,甚至出現龜裂、脫屑或破裂的情形。
▲濕疹全身都會發作,但常見於手、足背、四肢等部位。
蕁麻疹成因
蕁麻疹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性別身上,而女性的發作率是男性的2至3倍。
常見急性蕁麻疹症狀:
- 食物過敏(海鮮、芒果、奇異果、菠蘿,、堅果類、奶蛋類)
- 一般常見過敏原,例如:髒空氣、粉塵、貓毛、狗毛、花粉、乳膠等
- 蚊蟲叮咬:有些人會對蚊蟲的口水或是毒液有過敏反應
- 藥物:抗生素、止痛劑、鎮定劑、安眠藥、維他命等
- 感染: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滴蟲、腸道寄生蟲感染、B型或C型肝炎、尿路感染、念珠菌感染、慢性蛀牙、牙周病、鼻竇炎、香港腳等,一般是在快痊癒時才會發作
- 其他免疫疾病:甲狀腺異常、自體免疫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 物理性:天氣變化、流汗、洗熱水澡、冷刺激、曬太陽、運動、皮膚承受壓力或有久治不癒的傷口
- 情緒因子:壓力大、緊張、焦慮、憂鬱
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通常急性蕁麻疹會維持數天到1-2個星期,就會消失;若症狀持續超過6個星期以上,則為慢性蕁麻疹。跟濕疹不同的地方在於,蕁麻疹可能長在身體任何部位,並且疹子像是膨起的紅斑。
3種蕁麻疹的常見症狀:
- 膨疹:在全身各處都有可能出現膨疹(類似蚊蟲叮咬產生的紅腫),出現後可能會自己消失,並在新的地方又長出來。
- 發癢:膨疹處通常是紅色的、會發癢,也可能會有腫、熱、刺痛等現象;另外一個常見特色是「抓到哪裡、癢到哪裡」,就算原本沒有出現膨疹的地方,也會因為抓癢而產生,有些人抓癢後會出現皮膚劃紋症。皮膚劃紋症是一種物理性蕁麻疹的表現,只要一抓,就會有條紋狀的膨疹且發癢,常見在年輕人身上。
- 血管性水腫:在皮膚比較薄的地方容易出現腫脹,如眼周、舌頭、嘴唇、手和腳等的腫脹,若發生在喉嚨,嚴重可能造成呼吸或吞嚥困難。
針對濕疹和蕁麻疹預防方法
1.避免誘發因子:保持家中清潔無塵、開除濕機以避免濕氣過重;如對寵物過敏則盡量不要養寵物;盡量不吃海鮮、菠蘿、堅果類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若知道自己容易對塵蟎、金屬、清潔劑等物質過敏的人,則要避免皮膚觸碰。
2.身心減壓:壓力大有可能導致濕疹、蕁麻疹,臨床經驗顯示,排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有很大幫助,甚至有些病患因此不藥而癒。所以維持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健康的飲食,加上運動減壓,皆能幫助預防、治療兩種慢性皮膚疾病。
▲保持家中清潔無塵、開除濕機避免濕氣過重,以預防濕疹、蕁麻疹發作。
3.減少對皮膚的刺激:保持身體乾爽,避免汗水刺激皮膚,減少冬天泡熱水澡、溫泉的頻率;不穿緊身衣物、避免配戴首飾和手鍊、不噴香水、避免過量使用洗衣劑以免殘留;避免穿著羊毛、尼龍等易刺激材質。洗澡完或冬天皮膚乾時,應注意保濕,可使用無刺激的乳液或保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