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是一門專業的學問,透過樂器來進行心靈治療,更加需要獨特的經驗及學問。豎琴的聲音優美悅耳,她來自遠古時代,能夠給繁忙的都市人點點心靈的慰藉。Everwellth專訪今次請來了豎琴治療師羅兆愉(Fanny Lo),她告訴我們豎琴治療對都市人心靈的治療作用。她更憑著多年的豎琴以及心理治療經驗,獨創Mindful Harpalogue,透過豎琴讓參與的朋友打開心扉。
在香港,透過音樂來展開心靈治療並不多,而在眾多樂器之中,豎琴的聲音優美悅耳,很適宜用來進行心理治療。首位將豎琴帶到香港的豎琴治療師羅兆愉(Fanny Lo),這天在接受Asia Business Leaders訪問時,就暢談當初如何將豎琴與心理治療引入香港,以及創立Mindful Harpalogue課程,與她們進入一個心靈對話之旅。
豎琴通往心靈的窗口
了解豎琴,首先要了解何謂音樂治療。簡單來説,音樂治療是運用音樂的不同元素,例如是音色、聲量、高低及節奏快慢等,去達至不同治療目標,例如是社交、認知及情緒等。
Fanny形容,豎琴是一種很特別的樂器,外表十分討好,甚至像個心形,而且彈奏時,琴身會靠在我們的身體,你能感受到弦線震動,彈奏時很能觸碰到你的心靈。Fanny 分享一位小朋友參與者,她這樣形容豎琴 “I think the sound of the harp is what stops a baby from crying.” 可見豎琴聲音是如何安撫着人的內心。 在大學教授兒童發展的Fanny,透過豎琴及配合心理學的知識,去為每一位兒童、青少年度身訂造適合的活動,解開他們的情緒、成長密碼。
豎琴是心靈治療的好幫手
據Fanny介紹,不只是女性,豎琴也同時是小朋友心靈治療過程中的好幫手。「很多時小朋友在媽媽爸爸眼中可能有行為上的問題,或是經常玩電玩,不願上街、不與父母溝通,又或者是經常發脾氣,所以當父母帶孩子來見我,都希望在那些方面得到改善。然而小朋友的每一個行為問題背後是一種感受,每一個感受背後是一種需要。」例如有一位中學生,他經常在學校打架,原來他父母都很忙碌,但每次他打架,父母就會去學校接他,他打架是希望得到爸媽的注意。
豎琴的特別之處在於「豎琴吸引治療的對象與它連結,在這情況下也是跟我連結,一個治療的關係就形成了。年紀較小的對象,我會先讓他們在幾種基本情緒中作選擇,再用音樂去演繹、一同去感受。
香港女性的「自我愛護」指數偏低
人生每個階段都在認識自己,當中來找Fanny的有不少女性朋友。其中一位參加者,她如何也不能放慢彈奏的腳步, Fanny就與她一起探索慢彈內心的這份掙扎,從意識到、 慢慢去關心、最後認識、了解到自己感受背後的信念價值,她就能更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輔導的過程,發現原來她不自覺被小時候看過的卡通片「女超人」的形象卡住了。
Fanny告訴我們,女性是她比較關注的一群,而她引述有研究調查香港女性的「自我愛護」指數,其實是偏低的。她接觸過很多女性尤其在成為了母親之後,就漸漸忘記了自己。她們介紹自己時,都是誰的媽媽、太太,甚至「阿四」,彷彿沒有了「自己」這個身份。 Fanny 分享曾接觸過一位學員,就算自己的母親過身,她也要趕兒着接兒子放學,之後仍然要急著完成眼前的時間表。Fanny 感到辛酸她沒有時間去整理關顧自己的心靈,Fanny 明白香港生活急促迫人,但我們關懷自己有時並不需要很多時間,即使對自己一句說話、擁抱已經很不一樣。更何況愛人前,應先懂得愛自己才有力量。
創立Mindful Harpalogue讓女性重新關懷自己
正是由於以上的接觸,令Fanny深切體會到,現在的都市人、特別是都市的女性,她們都很能幹,身兼多職,但偏偏沒有預留位置給自己。Fanny 希望能與女性一起學習懂得關愛自己,給予自己重要的自我相處時間。
因此,她把豎琴藝術融入靜觀練習,帶領女性一同去 覺察自己的情緒 、想法,不批判的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是一個自我關懷、互相扶持的旅程。Fanny創立此課程名為Mindful Harpaologue,Mindful 就是靜觀,而Harpalogue就是由兩個字「豎琴」及「對話」拼合而成,正好帶出此課程的精髓。
如何與豎琴結緣?
羅兆愉五歲開始彈鋼琴,小時候有一晚突然夢見了豎琴,她形容這是很奇妙的安排,因為當時在坊間根本沒有看過豎琴,這個不解緣成了Fanny的烙印 ,高中時開始自己賺錢去學習彈豎琴 ,其後努力成為豎琴演奏家。與此同時,羅兆愉坦言自己喜歡對人的工作,而且相信人心比一切都重要 ,亦有宗教的熏陶,治療人的內心成了Fanny的使命。香港中文大學數學教育畢業的她,曾在演藝學院主修豎琴演奏,考獲獎學金遠赴英國進修,取得音樂治療碩士,畢業論文是研究如何運用豎琴於治療當中。回港後,開始為不同組織進行音樂治療及培訓,又完成了心理輔導學碩士,為發展本地的豎琴心理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Fanny 希望推動更多女性關注自己的心靈健康,豎琴靜觀能成為一種時尚。
情緒上的關懷 非人工智能可以取代
在現今資訊發達的世代,每樣事情都講求電子化。心理治療又是何去何從呢?Fanny深信人的生命得以轉化,豎琴、不同的工具只是打開了契機,當中與治療師建立的關係才是催化劑。她笑言人的關懷、愛與尊重是人工智能亦無可取代的。
最後Fanny想與Everwellth 的讀者分享:
「愛人前,要先愛自己才有力量;這不是自私,而是自愛。一杯咖啡,一句對自己的問候已是自我關愛的開始。」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