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近年來在亞洲的發生率不斷上升,雖然子宮內膜癌過去大多僅發生在停經後女性身上,但是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30-40歲就患病的女性也不在少數。
典型症狀
子宮璧由三層組織構成,最內層的是子宮內膜,在中間的是平滑肌肉層,最外層則叫漿膜層,子宮內膜癌就是從子宮最內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以下是子宮內膜癌常見的2大症狀:
1. 陰道異常出血
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陰道異常出血,像是經期紊亂、經血變多、經期變長、停經後出血等,部分病患也會出現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
2. 疼痛
可能因為癌症腫瘤壓迫而造成下腹疼痛、小便疼痛或是性交疼痛等症狀。
子宮內膜癌9大危險因子
1. 肥胖
造成子宮內膜癌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肥胖,全球估計約有70%的病例與肥胖有關,亞洲近年來由於飲食西化,許多人因偏愛高油、高糖的食物而越吃越胖,而肥胖會造成雌激素分泌過多,使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亦有研究指出,BMI 指數(身體質量指數)越高,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就越高,女性若BMI 指數超過30,其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體重正常女性的三倍。而BMI指數的計算方法為:BMI = 以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例如一個人若是身高160cm、體重52kg,其BMI指數為 52 /〈1.6 X 1.6〉 = 20.3。
2. 荷爾蒙與排卵
沒有生育過、長期月經無排卵、不孕、太晚停經、長期使用促進排卵藥物等因素,或是長期補充雌激素,卻無合併黃體素,都可能會造成體內雌激素過多,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3. 子宮內膜異常增生
內膜厚度異常增生、變得太厚,造成陰道不規律出血,就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前兆。
4. 糖尿病、高血壓
子宮內膜癌患者大多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且糖尿病的罹癌機率比一般人高出3.4倍。
5. 乳癌口服藥
最常見的乳癌口服藥三苯氧胺(Tamoxifen)可能會使子宮內膜增厚,根據英國大型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服用三苯氧胺5年與10年的乳癌患者,其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分別為1.6%與3.1%。因此建議有在服用三苯氧胺藥物的婦女,應每年一次至婦產科檢查子宮內膜是否有增厚的情形。
6. 其他癌症
婦女若曾罹患大腸癌、直腸癌或乳癌,也有較高的機率得到子宮內膜癌。
7. 環境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是與人體荷爾蒙結構相似的人造化學物質,像是塑化劑、農藥殺蟲劑、金屬污染物、工業產品、其他化學副產物(如二噁英)等,主要經由食物、飲用水及接觸日常用品等管道進入人體,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影響人體荷爾蒙分泌或荷爾蒙受體(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作用是接收來自荷爾蒙的訊息)的功能,導致性早熟或生殖能力受損。
8. 遺傳
根據統計,約2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擁有家族病史,家族中若曾有人罹患過婦科類癌症或是子宮內膜癌者,其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9. 種族
白種人比黃種人、黑人更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4大治療方法
1. 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癌分成四期,治療上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臨床上會建議患者切除整個子宮、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另外也須依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腔及主動脈旁的淋巴腺。
2. 放射治療
如果癌細胞已轉移到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手術摘除子宮後尚須接受放射線治療,以降低疾病的復發率。
3. 化學藥物或荷爾蒙治療
通常用於已遠端轉移或復發的子宮內膜癌,效果有限,僅能延長病患存活時間。
4. 標靶藥物治療
用來抑制癌腫瘤的增殖與轉移,能夠避開正常細胞,避免增加毒性或副作用,並降低癌症復發率。
資訊參考來源:www1.cgmh.org、kb.commonhealth、heho、med.hku.hk、liv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