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狀況與四季變化有關?中醫認為四季分別都有讓五臟產生病痛的「負能量」。像是夏天有「暑邪」,影響到的是五臟中的「心」;冬天則是腎。那要如何吃才能降低不適感?一起來看看。
根據中醫界說法,隨著四季變換,每個季節都會出現一些讓身體不適的症狀。像是在春天有如同風一般揚起的「風邪」,會使身體容易受涼感冒、情緒不穩;夏天有焦躁的「暑邪」,身體會因天氣太熱,導致水分流失太快;秋天有乾燥的「燥邪」;冬天則有「寒邪」。想要戰勝這些「邪氣」,首先需要了解每個季節,身體哪些功能容易變差,選擇適合的食材,補對位置,才能防患未然!
春天五行屬木, 肝也屬木性;在《黃帝內經》裡亦有「肝主春」的記載,說明人體的肝臟與春季相應,肝的功能在春季最旺盛。肝負責控制血量和血流,能有效代謝水分、促進消化機能,以及調整精神。 春季有時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有時卻又冷風襲人,稍微不注意,就會受涼感冒,變化莫測的天氣下,容易情緒不穩或心情鬱悶,肝氣鬱結會引起舊病復發;肝氣升發太過,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到夏季容易發生寒性病變。
依照《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補陽」原則,春天需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增強人體抵抗力。綠色蔬果蘊含多種水溶及非水溶膳食纖維能促進肝氣循環、增加體內代謝,也益於肝臟排毒,常見綠色蔬果有番薯葉、菠菜、椰菜花等,食用時應以口味清淡的方式烹煮。
▲菠菜能促進肝氣循環、增加體內代謝
在中醫裡「心」不好,通常指的是人體十二經絡,通過心臟的「心經」所運行的整個系統,主掌意識與精神,負責造血並讓血液循環全身。夏天氣溫飆高,近期高溫更飆升到40度。在酷熱的天氣下,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身體也容易因暑熱而汗流浹背,造成水分流失、免疫功能下降,出現心律失常、缺血、血壓升高的情況。
夏天人體容易缺水,而當季剛好也盛產了許多富含水分的蔬果,就很適合食用。譬如小黃瓜、勝瓜等綠色瓜果,有消暑及補水的效用;而檸檬、菠蘿屬於黃色的酸味水果,可改善暑夏食慾不佳的情況。另外,紅色蔬果可保護心血管,有利於心臟健康,可以多食用番茄、西瓜、紅色火龍果等。
秋天因為天氣逐漸轉為乾燥,因此中醫認為「燥」是秋天的主氣,最容易傷害到肺,易有乾咳、咽喉痛、胸悶的情形。在中秋過後,因為天氣逐漸變涼,症狀又更加明顯,出現鼻塞、甚至流鼻水感冒等症狀,皮膚也會出現乾痛。
秋天可多吃些白色食物,像是梨子有潤肺止咳、保養呼吸系統的功能;有「菌中之王」之稱的銀耳,除了能滋陰養胃,也能生津潤肺。另外,白蘿蔔、洋蔥、白木耳、竹筍、茭白筍、山藥、冬瓜、薏仁等,也可用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
《黃帝內經》記載「秋冬養陰」,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季節。五臟中的腎在中醫界又被稱為「生命力的寶庫」,主掌發育、生殖。既是從腎提取的生命力,後天精力亦也能儲存於此。因此冬季養生首重養腎,進補吸收率亦高。
中醫認為,黑色屬腎,如果腎不好,臉色會容易發黑,因此想補腎可以多吃黑色的食材。多數黑色食物不僅營養豐富,且性質和氣味也很平和,像是黑芝麻,補肝腎、潤五臟,能夠增強男性精子活力,增強生育力;黑豆能除熱解毒,養血明目、補腎鎮心;紫米則能益氣活血。
▲黑芝麻能補肝腎、潤五臟
資訊參考來源: hello、Prevention、health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