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天,一波波冷氣團接連報到,因低溫而引起的猝死案例更是時有所聞,原因在於低溫易使血管收縮,增加心血管壓力,進而導致血壓升高、心肌缺血、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嚴重的話就會引起心肌梗塞、中風、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冬天要注意做好保暖,尤其是睡前、起床後需留意4件事,以及掌握4個身體重點部位,才能讓血液循環順暢,避免憾事發生!
心血管疾病好發於清晨起床時,冬天睡覺必辦4件事
由於心肌梗塞、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好發於清晨起床時,若能在睡覺前、起床時做到以下4點,就能大幅降低猝死機率。
1.睡前喝杯水
人體在睡眠時,體內水分會聚集在腎臟,使得血管中的水分減少,血液因而變得黏稠,形成血栓的機率就會跟著提高。
因此,除了平時應多補充水分外,建議睡覺前可以喝杯水,而在半夜上完廁所後,也要記得補充水分,避免血液過於濃稠而引發憾事。
2.室內溫度維持在18°C
許多人記得注意穿衣保暖,卻忽略了房間內的溫度,若房間太冷,也會提高猝死風險!
當處在低溫的室內中,身體交感神經系統受到刺激,會使得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繼而讓心臟工作負荷量增大,耗氧量變多,容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猝死。根據外國研究指出,房間溫度每下降1°C,就會增加5.6%的猝死機率!
這樣的話,冬天時房間溫度是否越高越好?答案是,溫度調得太暖也不好!
冬天時,室內溫度如果經常保持在23°C以上,由於室內、外的溫差過於懸殊,導致外出時及回家後身體都難以適應,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容易感到昏昏沉沉、頭暈腦脹。建議將室內溫度保持在18°C,才是比較安全且容易適應的環境。
3.睡前在床邊準備保暖衣物
由於心肌梗塞、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好發於清晨起床時,睡醒後若沒先添加保暖衣物,容易提高猝死機率。
建議睡前可在床邊準備好保暖衣物,並放在不需離開棉被、只要伸手就可拿到的距離,在早上起床時或半夜如廁時,先穿上衣物保暖再起身會比較好。
4.睡醒時別急著起身,先活動一下身體
早上睡醒後,除了添加保暖衣物外,在起床前可先在棉被中活動一下身體,將四肢關節、腰腹、脖頸、頭部等全身部位都先動一動,等到身體變暖後再起身。
這4個重點部位暖和了,全身就不怕冷
除了添加衣物做好全身保暖外,以下4個身體重點部位更是保暖的關鍵,只要這4個部位保持溫暖,就能使血液循環順暢,讓神經運作維持正常。
1.脖子
脖子是身體所有部位中對寒冷低溫最為敏感的地方,也是身體血液循環最快的地方,不僅散熱速度快,也容易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因此,若脖子沒做好保暖,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就會引發許多身體問題,像是頭痛、四肢麻木或僵硬、全身疲勞等。
冬天出門時最好用圍巾包住脖子,避免身體熱氣散發到空氣中,同時遠離冷空氣的侵害,以維持身體溫暖。
2.肚子
肚臍周圍是身體表面最接近內臟的地方,聚集了肝臟、腎臟等血液量多的內臟器官,一旦肚子受寒,容易影響到內臟器官,進而引起腹瀉、便秘等腸胃問題。
因此,肚子也要做好保暖,隔絕冷空氣與內臟器官接觸,除了能改善血液循環、提高體溫外,還能幫助緩和腰痛。
3.小腿
小腿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顆心臟」,主要是因為由心臟送出的血液,經由動脈將氧氣與養分送到全身細胞裡,而當順流而下的血液要反重力回到上方的心臟時,需要非常大的動力;此時,小腿的肌肉收縮會擠壓血管,將滯留於下半身的血液送回心臟 。
因此,當小腿受寒時,就會使得血液流動不順暢,導致運行至全身的血流量減少,而為了將滯留於下半身的血液送回心臟 ,此時心臟便會加壓、更努力地送出血液,以將沉積於下半身的血液推回來,便會大大增加心臟的負擔,容易造成體溫下降、心悸、呼吸困難、肩膊僵硬等症狀。
除了穿上腿套、厚長褲等溫暖小腿外,平時也要多做小腿肌力訓練,才能提高小腿肌肉的收縮機能,幫助血液順利從下半身流回心臟,帶動全身的血液循環。
4.腳趾
腳趾尖距離心臟最遠,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最末端,由於溫暖的血液不易送達,因此也是身體最低溫的地方,一旦受到寒氣侵襲,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使得腳趾周圍更加冰冷外,也會使老廢物質及水分堆積在腳部,造成腳麻、腳部浮腫等問題。
因此,冬天出門及睡覺時,最好都要穿上襪子,徹底做好腳部的保暖,確保腳趾尖保持溫暖,以免血液循環受到影響。
資訊參考來源:vogue、edh、healthline、health.business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