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耳機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必備品,舉凡聽音樂、通電話、上課、運動等都用得上,但若耳機使用習慣、方式不恰當,恐也增加聽力受損風險。
耳機比噪音更傷耳
造成聽力受損的最大關鍵就是噪音,而且與噪音的暴露量、音源距離及時間長短有關。當外界聲音傳入耳朵時,內耳耳蝸的「毛細胞」會將聲音的震動、能量轉為訊號並傳至腦部,人類才可聽見聲音。要是聲音能量過大,反而會傷害毛細胞,久而久之便失去作用而影響聽力。
不過比起外界噪音,耳機對聽力的傷害更大;由於耳機更貼近耳朵,傳進耳朵內的聲音也更集中,假如使用時的音量與時間沒有控制好,對毛細胞的傷害恐會更直接。必須留意的,這種聽損傷害常是漸進式、不知不覺間造成,嚴重時可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傷害,而且至今尚未有藥物可治療。
▲耳機對耳朵的殺傷力比噪音更大。
維護聽力,使用耳機有6訣竅
要避免耳機對聽力造成損害,平日使用上可採取下列方式:
1. 每30分鐘讓耳朵休息
每使用30分鐘就拿下耳機,讓耳朵休息至少15分鐘。
2. 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50%
將音量控制在最大量的一半,可避免耳朵接受過大聲音能量。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大多具有「音量限制」功能,建議可多加利用。
3. 不要在環境嘈雜地方用耳機
像是戶外、公車上或人多之處,這些地方的環境音量已相當高,使用耳機時會不自覺將音量調高、開得更大;要是使用時間過長,長期下來容易影響聽力。
4. 切勿聽耳機入睡
人體在睡覺時,大腦、聽覺的聽力保護機制也處於休息狀態,若是戴著耳機入睡,這些聲音能量會更輕易地進入毛細胞,對聽力的傷害恐怕更嚴重。
5. 改用「耳罩式」耳機
由於塞耳式的耳機距離耳膜較近,耳罩式耳機可拉長與耳膜的距離、降低聲音的尖銳度,比起前者來說較為理想。
▲耳罩式耳機可拉長聲音與耳膜的距離。
6. 戒煙
研究指出,吸煙除了造成人體病變,香菸中的尼古丁(Nicotine)成分還會影響神經系統、血液循環和聽覺能力;以成年人吸煙來說,最高可增加60%的聽損風險。為預防聽力傷害,建議可戒煙或減少抽煙量。
資訊參考來源:heho、edh、benqhealth、parenting、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