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不清楚別人說的話、總是不自覺將電視或音樂聲調大、常耳鳴或暈眩,你是否有以上這些症狀發生?要小心,你的聽力可能正在悄悄退化!一般人總以為聽力受損指的是「聽不到聲音」,但其實「聽不清楚聲音」、「無法辨別聲音的意義」,就算是某種程度的聽力障礙了。而聽神經一旦受損,聽力就沒辦法回復,不可不慎!注意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這5種徵兆,若感覺聽力衰退了,應立即找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同時在平常可採取以下幾個措施來保護聽力。
用耳機聽音樂是年輕人聽力受損主因? 5徵兆檢查你的聽力!
有許多原因可能都會導致聽力受損,像是耳道感染、遺傳、聲音分貝過大等,一般而言,65歲以後的長者多因慢性退化而導致聽力障礙,有些則是因為早期慢性中耳炎未治療妥善而影響內耳神經所導致;而65歲以前的人多為基因遺傳、環境、噪音、疾病等因素才導致聽力受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世界12~35歲的人中,有一半(約11億)正面臨聽力受損的風險,而長期用耳機聽音樂、個人視聽設備音量過大等,是造成年輕人聽力受損的重要原因。
聽力一旦退化甚至喪失,就再也無法回復了,不僅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嚴重恐會導致大腦退化!2011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卷》上的研究指出,聽力受損會加速認知功能下降;與聽力正常的人相比,輕度聽力障礙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提高1.89倍、中度提高3倍、重度聽力受損者則提高4.94倍。
然而,聽力受損不太容易發現,可從以下5種徵兆中留意自己的聽力是否有退化風險:
1.聽不清楚或聽不到近距離的聲音
像是與人用正常音量對答時,卻常說「蛤?你可以再說一次嗎?」等反覆確認對話內容的情形;或是聽不到電話聲、門鈴聲響起的聲音。
2.難與人溝通、常答非所問、社交互動受影響
發現自己聽不懂與他人談話的主題,常常答非所問,語言誤解造成難與人順暢溝通,在社交生活與他人互動上產生困難。
3.不自覺將電視或音樂聲調大、說話越來越大聲
因為聽力受損,在接收音量時,便會比一般人需要更大聲;說話時也常會不自覺提高音量。
4.常有耳鳴、暈眩等症狀出現
當耳膜破裂或是耳朵疾病產生時,可能導致內耳不平衡,進而出現耳鳴、暈眩等症狀,同時也會影響聽力。
5.耳朵疼痛、發癢、有異物感
有時在游泳後或洗澡時會導致耳朵進水,因外耳道積水而造成細菌感染,引發外耳炎,此時會有耳朵癢、疼痛、異物感、分泌物增多、流膿等症狀產生,若外耳道嚴重腫脹,可能會造成聽力下降,應及早治療。
日常生活做好5措施,減輕聲音造成的危害
1.避免長時間戴耳機和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的環境下
保護聽力最重要的是避免過大的噪音,一般而言,日常談話為60分貝,戴耳機聽音樂約為90~110分貝。然而,大於85分貝的聲音都可能造成聽力損害,因此,應減少戴耳機的時間,以及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的環境中,如果需要很大聲說話,雙方才能聽得清楚的話,可能就是環境噪音太大了。
2.在噪音環境中,戴上耳塞或耳罩
如果無法避免待在噪音環境中,可藉由戴上耳塞或耳罩來降低分貝水平。
3.每年定期檢查聽力
已有聽力受損的人,或是必須長時間待在噪音環境中的人,像是操作機械、樂團表演者等,應每年定期做聽力檢查,掌握聽力情況才能及時適當治療。
4.睡覺時聽白噪音,要注意音量、距離及時間
有些人在睡覺時會播放白噪音幫助入眠,要注意音量控制在50分貝以下,有點像是淋浴時的水聲大小即可,並避免使用耳機。距離不要太靠近耳朵,只要放在稍微能聽得到的位置就好;此外,聽的時間不宜過長,可設定定時關閉,達到助眠後讓聲音自動停止。
5.避免吸煙和吸二手煙
國外研究證實,吸煙和吸二手煙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血液難以流向耳朵,進而損傷聽力。
資訊參考來源:RemedyDaily、healthy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