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 12 天賽事展開,首天香港派出殘奧新鮮人陳睿琳、張可盈及上屆殘奧金牌得主鄧韋樂代表出戰游泳項目。兩位女將陳睿琳與張可盈在 100 米蝶泳中晉級後,雖未能奪得獎牌,卻做出理想成績,陳睿琳更位列第四名。這位今屆港隊最年輕代表背後是媽媽的支持同行,來讀讀女飛魚的成長故事。
女飛魚十歲才開始習泳
還有個多月才滿 18 歲的智障泳手陳睿琳,於 2018 年亞殘運 100 米蝶泳打破亞洲紀錄並摘下金牌,她於 2019 年世界殘疾人游泳錦標賽同一項目則獲得銅牌,成績斐然。但女飛魚跟游泳在十歲時才遇上。
睿琳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姊姊,那年暑假,哥哥姊姊都報了暑期泳班,媽媽不想小女兒獨自悶在家中,央老師讓患有氣管毛病的小女兒參加。九月新學年開始,睿琳已學會游泳,剛好學校新成立游泳隊,她獲邀加入。經過一年多的訓練,睿琳展現出高天份,更獲邀加入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的訓練隊。經過專業的培訓後,她的成績愈見進步,於 2018 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女子 SM14 級別比賽中,以破亞洲紀錄的佳績成為 100 米蝶泳金牌得主,再於 200 米個人混合四式比賽中獲銀牌。
訓練地點不固定 媽媽辭工全職照顧
小女孩可以找到既有天份又喜愛的運動興趣,並獲得優質培訓,在背後支持的媽媽角色十分重要。陳媽媽是一名職業女性,為了女兒曾一度離開職場。「當時她受訓,沒有固定地點,有時在李鄭屋,有時在摩士,僅僅帶她去一次,她下次不一定認得路。」陳媽媽放心不下,就放下工作全時間照顧女兒。
除了母親,睿琳的運動員之路還有教練同行。在訓練的日子,教練指睿琳也會有不想下水的時候,教練們就會留意情況及了解背後問題,提供適切的支援。擁有高天賦與強大的後盾,睿琳不僅在運動成績上屢創佳績,在心態上亦變得健康和成熟。「她努力、專注,而且很有紀律,知道翌日早上要練習,會主動提早休息,在飲食上也注意營養和節制。」陳媽媽說,因此當年見到女兒在亞運獲佳績並沒有很激動,「我知道她會有這一天!」媽媽說。年輕的女孩很希望將人生經驗和泳術與人分享:「世界很大,別把自己困在小圈圈裡。」她說。
圖片來源: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Facebook
資料來源:
體路 Sportsroad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