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說人是社會性動物,大部分人也確實是如此,但2016年發表於《英國心理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卻顯示,高智商的人在一個人時比較快樂,而且獨處帶給他們的幸褔感更大。你也是喜歡獨處的稀有動物嗎?
2016年新加坡管理大學的Norman Li和倫敦政經學院的Satoshi Kanazawa提出「大草原幸福理論(Savannah Theory)」,指出現代人的生活滿意度仍然受遠古時期人類祖先的生活型態所影響──早期的社會規模約為150人,一旦超過這樣的大小,會造成分工極度困難,對於育嬰、求偶社交、採集打獵的工作分配等問題都會有所影響。而且我們的大腦並不喜歡人數過多的群體,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可能會減輕主觀幸福感。
因此,大草原幸福理論假設那些令人類祖先感到快樂的因素,仍適用於現代人,而現代人因此可能會因為人口過多的原因,導致生活的滿意度下降。
上述兩位演化心理學家認為,雖然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有很多,「人口密度」和「社交互動頻率」是現代社會與早期社會差異最大的兩個方面。研究調查15197位18到28歲美國成年人在2001年到2002年的生活滿意度,研究結果發現,在美國農村生活的人比城市人更快樂、生活滿意度更高。
研究也指出,雖然「社交頻率越高的美國人越快樂」沒錯,這顯示的是人類需要同伴的本能情感需求,但是這樣的標準在智商較高者上並不成立,相反地,智商極高者如果參與越多的社交活動,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卻呈現下降。
根據這樣的現象,Norman Li和Satoshi Kanazawa認為,現代人的生活不再像我們的原始祖先一樣依賴與朋友和盟友的互惠合作來滿足生活需求,加上人類的演化速度可能趕不上社會與科技的進步,同時智商高者可能對於步調快的現代社會較能適應,現代都市社會也存在許多問題如人際關係疏遠、工作壓力大、文明病等。而智商高者對於步調快的現代社會可能較能適應,能依靠其自身能力解決現代社會的問題如就業、情緒調適等,另外,他們的幸福感較來自於對個人理想與目標的追求,並不需要大量社交,反而只需要少數幾個真的最要好的朋友就夠了。
科學證明獨處的4個好處
1.與自我連結
紐約大學社會學家Eric Klinenberg在其書中《Alone in America》提到:「美國對孤獨有太多的文化憂慮,以至於我們常常無法體會到孤獨的益處。我們應該改變對獨處的看法,因為能夠自主獨立其實是非常自由的。在忙碌的一天結束後減壓、享受自由,花時間與自己對話,我們將能更了解自己,並加深與自我的連結。」
2.更有同理心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獨處可以使我們對他人更有同理心。
研究人員發現,當我們被一大群人包圍時,我們很難去仔細思考並理解他人的感受。但是當我們花時間獨處,多出來的空間讓我們能夠以更真誠和深刻的方式去感受身旁的人所面臨的困境。
心理治療師與全球暢銷書《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作家Amy Morin也說,當我們和一群朋友待久了,會自然產生「我們」與「他們」的二分法心理來區分不屬於這個圈子的人。而獨處可以幫助我們對於不熟悉、不屬於自己社交圈的人更有同理心。
3.提高生產力
雖然一般認為開放式辦公室可促進同事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從而提高人們對於工作場所的滿意度和團隊合作效率。
但2013年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發現,開放式辦公室無法控制別人聊天的噪音,而且缺乏隱私,而封閉的辦公空間在室內環境品質的測量上,在許多方面如聲學,隱私和空間關係學都勝過開放式辦公室。
4.更有韌性
如果你總是依靠他人的幫助、意見和建議,那麼長期下來你很有可能會失去獨立自主、靠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心理分析理論家和孤獨研究者Matthew Bowker說:「人們會傾向於依賴他人來幫助自己建立自我認同,但是這其實必須要靠我們自己培養內在的韌性,知道就算沒有其他人的認可,也能擁有自信,並靠自己解決不同的問題。」
*資訊參考來源:verywellmind、Forbes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