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炙﹑拔罐都是一些傳統的中醫療法,時至今日仍然廣泛被人們所應用。不只在東方,甚至在西方國家也是十分流行。註冊中醫師殷明慧在電台節目中表示,針灸其實分為兩個部份:「針」是以針刺穴道,「灸」則是以點燃的艾草去薰或燙穴道。
艾灸是什麼?
艾灸是中醫最古老的療法之一。與針灸不同,針灸是把針插入穴位,屬於侵入性治療;而艾灸則是把艾絨點燃,利用燒灼所產生的熱度,刺激體表的穴道,使經絡溫熱暢通,達至養生、治病的效果。
中醫婦科學醫學博士殷明慧註冊中醫師指,艾灸可以補足一些針刺到達不到的位置,因為艾灸可以將熱力在特定範圍內散播,達溫經散寒之效。
艾灸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分為直接灸和無痕灸(間接灸)。顧名思義,直接灸是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膚,或將燃點的艾絨粒直接置於皮膚上;間接灸則無需將艾絨與皮膚直接接觸,而是隔著薑片﹑蒜片等辛温芳香的藥物,或以點燃的艾條隔著一段距離熏灼。直接灸的溫熱刺激可直達深部,效果較強烈持久,而間接灸同樣可以温經通絡,但較直接灸溫和,不易灼傷皮膚。
艾灸的功效?
艾灸在醫治寒症方面有獨特的功效,對於關節痛、腹痛﹑經痛﹑甚至不孕等症狀,都有相當好的效果。殷明慧中醫師便針對以下幾個症狀,列舉了3個適合進行艾灸的穴位:
神闕穴:
神闕穴位於臍中,與脾、腎、胃關係密切,為全身經絡總樞。以艾灸溫熱神闕穴有調整腸胃蠕動的功能,能夠治療腹痛、經痛等症狀。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吋,是治療胃病的主要穴道之一。以中脘穴為中心點進行艾灸治療,有助強化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及消除便秘﹐舒緩腸胃不適。
關元穴:
關元穴是一個重要的強壯身體穴位,位於臍下3吋。陽氣不足體質十分適合艾灸此穴位,能夠補腎虛、壯體質、治虛喘、療痛經、暖宮助孕等。
殷明慧中醫師表示,在中醫層面上有「不通則痛」的說法,寒氣入侵經脈,脈氣不暢通,就會作痛。艾灸的溫熱可以讓血氣流通,藉此舒緩痛楚。
進行艾灸的注意事項
與針灸不同,艾灸比較容易掌握,一般人也可以自行在家操作。但要注意非合資格中醫師並不能向他人提供艾灸治療,民眾自行艾灸也要注意以下幾點,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1. 認清不可以灸的穴位
艾灸的穴位通常選取肌肉較多的穴位,例如:背部、腹部或四肢。有些穴位附近有密集的血管、神經,還有比較大的動脈處,以及頭部和臉部也不適合進行艾灸。
2. 艾條與皮膚應保持一定距離
在進行艾灸時,艾條應與皮膚保持一點距離,距離太近會造成皮膚燙傷或產生水泡。一些木製艾灸器具如木葫蘆、木盒等,可以將艾條架在裏面,與皮膚隔開避免燙傷,較適合新手使用。
3. 保持空氣流通
艾在燃點時會產生煙霧和氣味,所以進行艾灸時應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 不宜艾灸的情況
殷明慧中醫師表示,體質濕熱﹑發高燒的人士或孕婦的腹部﹑腰骶等地方都不宜進行艾灸。
艾灸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判斷是否適合施灸、應該灸的穴位,若民眾沒有把握找準穴位,建議還是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艾灸,以確保安全。
資訊參考來源:明慧醫療保健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