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牙齒產品方興未艾,因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口白牙,白色的牙齒似乎也被認為比較健康、乾淨,甚至還能增添個人魅力。但是其實許多牙醫都說,真正健康的牙齒是微黃色,因為牙齒內層的牙本質本就是黃色,而且黃色更代表牙齒的鈣質充足。
要美白牙齒要先擁有正確的照顧牙齒觀念,必須先從了解牙齒的結構開始:正常的牙齒並非只有單一顏色,內層的牙本質(象牙質)是微黃色、不透明的,而外層的琺瑯質(也稱為牙釉質)則是白色、半透明的。兩者加在一起便會出現不同的層次與顏色變化,而且牙齒根部因是琺瑯質最薄的地方,也會看起來比較黃。
有些人琺瑯質天生比較厚,能遮蓋住內層黃色的牙本質,所以牙齒看起來比較白,而有些人的琺瑯質天生比較薄,或是因為長年磨損(吃東西、刷牙太用力)而變薄,讓牙齒看起來比較黃。
而且牙本質還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增厚,幼兒時期的乳牙則較不透明,這也是為什麼中年人、老年人的牙齒會偏黃,而孩童的牙齒則大多呈現乳白色。
美白牙齒的風險
很多人喜歡用牙齒貼片、冷光美白或雷射美白等方法美白牙齒,其實這些方式都有潛在的風險和副作用。舉例而言,想要使用牙齒貼片,還必須先將牙齒表面磨掉薄薄一層,再貼上含有漂白藥劑的貼片,若使用不當可能造成牙齒敏感、傷害牙齦和琺瑯質。
此外,如果你有尚未治療的蛀牙,漂白牙齒會讓蛀牙加速、惡化,因為漂白會帶走牙齒表面的部分色素和鈣質,使得蛀牙更深入牙齒內部。牙醫建議美白牙齒應該是給有煙垢、茶垢、咖啡垢等難以去除牙垢的人,而非純粹因為想要讓牙齒看起來是白色的。
部分美白牙膏,也會因為顆粒過粗,容易傷害牙齒表面,造成琺瑯質磨損,甚至導致內層牙本質露出,讓牙齒越刷越黃,還失去了琺瑯質保護下層牙本質的功能。而琺瑯質無法再生,若蛀牙了則只好用填補的方式把蛀牙的洞補起來,若蛀牙反覆發生,甚至不幸蛀到神經,還可能需要做根管治療,所費不貲。
因此,牙齒如果不是特別黃的話,其實沒有必要特意美白,接受牙齒天生的顏色,並搭配正確的牙齒清潔方式,三餐飯後按時刷牙、使用牙線,讓牙菌斑沒有機會形成。同時喝茶、咖啡、可樂等深色飲料使用吸管,也可避免牙齒接觸液體造成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