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育階段卻身材矮小,身為父母超緊張,不知究竟問題出在哪?何時又該找醫師診療呢?當發現異常時,需先釐清造成孩子長不高的因素,並在專業醫師判斷下對症下藥,就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身材矮小」是指與同年齡、同性別、同人種的孩童比較時,孩子的身高小於生長曲線的第三個百分位,或青春期前每年成長的高度低於4公分,且有生長遲緩現象。許多家長可能會把孩子長不高歸咎於遺傳,其實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外,還包括營養不足、先天疾病等。台北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兼任主治醫師、愛群兒童成長診所副院長黃世綱則指出,孩子身材矮小可分為「疾病」及「非疾病」原因,當爸媽察覺異狀時,務必先釐清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的確切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內分泌系統是維持身體運作及生長發育的控制系統之一,此系統會分泌包括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性荷爾蒙等,若分泌過多或不足,都有可能影響小朋友的身高及發育。
孩童若有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腎臟,肺部、腸胃道疾病或貧血、免疫方面的疾病等,皆會讓孩童的身體在成長階段消耗過多的熱量,導致無法長高。
造成身材矮小的遺傳疾病,常見的包括透納氏症(Turner Syndrome)、努南氏症( Noonan Syndrome)、SHOX 基因缺乏(SHOX gene deficiency)、羅素-西弗氏症(Russell-Silver Syndrome),上述的病症,主要是由於調控身高之基因出現突變,或染色體片段出現異常,進而導致身材矮小。黃世綱醫師形容這個遺傳基因就像身體在蓋房子時需要的藍圖,若不見或只剩一半,蓋出來的房子就不會完整、堅固,除了成長緩慢,也有可能會伴隨語言及智力上的障礙。
另外身體無法吸收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鈣質等營養,也是造成孩童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常見的疾病包括:腸道吸收不良症候群、腸漏症。
決定孩子最後會長多高,與孩童的家族及父母的遺傳有很大的關係,黃世綱醫師指出,孩童的身高有60%-80%來自父母的影響。因此若父母兩人的身高都偏矮,就可合理解釋孩童目前身高矮小的原因。
父母身高都不矮,不過孩子的身高卻比同齡的小朋友整整矮一顆頭,黃世綱醫師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的體質屬發育和成長較緩慢的類型,又稱「大器晚成型」。這樣的孩童雖然在國小階段身高偏矮,不過到了國高中開始發育時,就會抽高,甚至一舉超越許多人,最後長到和父母一樣。
造成身高矮小的最後一項原因,要確認的就是小朋友的營養、睡眠及運動的狀況。黃世綱醫師指出,台灣有8成孩童的運動量是不夠的,睡眠也不足、營養亦不均衡。以鈣質為例,3歲之後的兒童與青少年其鈣質的攝取量幾乎都沒有達標,且入睡時間過晚,也會影響夜間的生長激素分泌。
父母擔心錯過孩子成長發育期,不僅是怕他們長得不夠高,更重要的是,身體恐怕隱藏了問題!黃世綱醫師說孩童的生長期間,有兩個時間點,政府和學校都有把關機制,家長先不用太擔心!
第一為孩子0-5歲時,國家衛生單位在幫忙施打預防針時,會將身高有問題的孩童轉給專業的兒科醫師;第二為孩子上小學至國中階段,每學期學校醫護人員,都會幫忙測量身高,一旦檢測結果發現孩子與全國同年齡、同性別的孩童相比,排序為倒數第3,就會拿到身高不足的轉介通知單,此時就必須找兒童內分泌科進行諮詢。
不過除了以上兩個時間點由政府作為孩子身長的守門員,黃世綱醫師提醒家長,要注意的是5歲到上小學之前的「空窗期」,可從孩子每年長高狀況及對照兒童生長曲線圖來進行判斷。
當孩子脫離嬰幼兒時期,約4-5歲後到青春期以前,每年身高至少需長4公分以上。黃世綱醫師建議父母可以每3個月幫小孩量一次身高,若3個月長不到1公分,則需再觀察;再觀察3個月,孩子身高還是長不到1公分,也就是半年長不到2公分,就必須到診所或醫院找兒童內分泌科看診。
想要判斷孩子是否真的過矮,不是和鄰居、親戚小孩比,黃世綱醫師提醒父母,需拿出兒童健康成長曲線圖一一對照,若低於3%時,就代表孩子在100個同年齡、同性別的孩童中,身高是倒數第三名,這時就需要找專業的醫師,找出孩子長不高的原因並對症治療。
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