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敷、冰敷是常見的受傷照護措施,不過要留意的,當發生扭傷、發炎或肩頸痠痛時,錯誤的護理方式恐使患處變得更嚴重,究竟使用熱敷、冷敷的時機為何?一招教你判斷。
熱敷: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
熱敷的用意是讓患處的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進而促進代謝與組織修復,通常適用於慢性發炎(如:慢性退化性膝關節炎)、肩頸痠痛、肌肉疲勞等症狀。熱敷的方法通常是用熱水袋(外部需以布料包裹隔開,避免燙傷)或熱毛巾直接敷於患處,一次約10-20分鐘。
▲肩頸痠痛時適合以熱敷幫助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
冰敷:使血管收縮,降低疼痛、發炎反應
不同於熱敷原理,冰敷主要是讓血管收縮、減緩患處的血液循環,以抑制腫脹、急性發炎的可能性,同時舒緩疼痛,腳踝或韌帶扭傷、碰撞受傷、急性退化性關節炎、痛風等情況便適合以冰敷處理。方法是在患處敷上冰袋或冰毛巾(若家中有冰塊,建議先用袋子、毛巾包裹後再冰敷),時間同樣為10-20分鐘。
▲扭傷或碰撞受傷時,可採用冰敷降低疼痛與發炎反應。
使用熱敷、冰敷時機:觀察紅腫熱痛
一般在發生慢性受傷時大多用熱敷處理,急性受傷則是冰敷,不過建議仍應視傷口情況而定。以瞓捩頸為例,最理想的處理方式是熱敷,藉以放鬆肌肉、舒緩不適;但若是瞓捩頸伴隨發熱、腫脹時,則應改以冰敷,避免發炎加遽。換句話說,當患處出現紅、腫、熱、痛時,建議以冰敷處理,反之則以熱敷舒緩。
資訊參考來源:edh、frhosp、redcros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