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對人體影響包含了外觀與健康,不少人也為此執行減肥計畫,不過造成肥胖的因素有很多,生活習慣、飲食型態、情緒、體質等皆可造成。針對5大族群的肥胖問題,中醫觀點提供了不同方式來對症下藥、調理,使減肥、減重效果發揮得更好。
怎樣算肥胖?BMI告訴你
BMI(Body Mass Index)即身體質量指數,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來衡量肥胖程度的方式,算法是用「體重(kg)/ 身高²(m²)」來取得。當BMI≧24表示體重過重、≧27為輕度肥胖、BMI≧30中度肥胖、≧35則為重度肥胖。
舉例來說,體重55kg、身高160cm者,BMI指數為55 / 1.6²=21.48,則不在肥胖範圍內。
另外,腰圍也是一個判斷指標,當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時,也屬肥胖體態。
5大肥胖族,中醫這樣看
1. 壓力族
【中醫觀點】肝氣鬱結型
好發於上班族、電腦族,因工作、經濟、家庭壓力而導致,典型的症狀是容易緊張、情緒不穩、肩頸僵硬,常覺得胸悶,睡眠品質也易受影響。
【調理建議】多攝取綠色的養肝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適時做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放鬆心情。
2. 暴飲暴食族
【中醫觀點】腸胃濕熱型
胃口大、喜歡油膩或重口味食物、飲食型態經常暴飲暴食者,容易影響腸胃運作,造成口乾舌燥、痘痘多、體內火氣旺盛、甚至有長痔瘡的風險。
【調理建議】可多吃香菇、菠菜、番茄等清胃熱的食物,另外空心菜除了清胃解毒、也可潤腸通便,建議也可多食用;平時可做高強度運動,提升減重效果。
3. 熬夜族
【中醫觀點】氣血虛弱型
由於氣血不足,最明顯特徵為臉色蒼白、手腳容易冰冷、時常沒有力氣、易累,雖然食量不多,但全身呈現均勻型肥胖。
【調理建議】飲食上多攝取補血食物,例如枸杞、紅棗、豬肝、紅豆、牛肉等,適合快走或踩單車等輕度運動。
4. 容易水腫族
【中醫觀點】痰濕型
通常是嗜吃油炸、冰品或飲料所引起,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使脾經運作受阻、降低身體代謝水分的能力,導致積在體內。大便軟黏、臉部或四肢水腫、舌頭白且黏膩等是常見症狀。
【調理建議】攝取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薏仁、綠豆等有助於排濕氣;另外也可多吃山藥、番薯等補益脾胃的食物。運動方面以加強全身氣血循環為主,例如有氧運動、跳繩、爬山等,提高身體代謝能力。
5. 更年期族群
【中醫觀點】肝腎陰虛型
因荷爾蒙變化,少了雌激素來提升脂肪代謝,加上每日基礎代謝率降低,導致更年期肥胖。此時也因腎氣流失、影響身體運行,容易出現盜汗、情緒起伏大、皮膚乾、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
【調理建議】飲食首重滋陰補腎,像是百合、木耳、龜苓膏等食物幫助降火;黑芝麻、紫米、黑棗等黑色食物來滋補腎氣。不過由於更年期骨質流失嚴重,運動可選擇舞蹈、健走等負重運動,增加骨質密度。
資訊參考來源: ltn、edh、tvbs、kyoto.com.tw